【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覺得自己是「乖女生」、「還年輕」,以為「子宮頸癌」離自己很遙遠,兩性作家御姊愛仍於今年初確診為子宮頸癌前病變,昨日分享子宮頸癌前病變心路歷程。
御姊愛說,今年三月進行例行性全身健康檢查,抹片檢查結果發現細胞異常。因為前一次抹片結果正常,她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危機,且自認是個潔身自愛的女生,不可能感染HPV病毒造成子宮頸癌,因此不以為意。
後來在朋友提醒下,她才到醫院接受HPV DNA檢測,確定為HPV16型高致癌性病毒,經過切片,確診為中度子宮頸癌前病變。
現在她經過手術後,積極維持健康生活作息,也提醒台灣女性重視子宮健康,應同時進行抹片加HPV DNA檢測,千萬不要覺得自己不會有感染風險。
她強調,政府公費補助三十歲以上女性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如能更積極行動採取自費檢測HPV DNA,更可及早掌握子宮頸健康。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副院長張建玫也指出,子宮頸癌已經連續十年名列十大癌症排行榜,所以特別提醒女性朋友,響應每年一月全球子宮頸健康防護月,定期一抹(抹一次)二篩(可同時做抹片+HPV DNA檢測兩種篩檢)。
張建玫提醒,即便政府推行抹片篩檢多年,根據二○一四年癌症登記報告,仍有三成患者發現病灶時,已是子宮頸癌一到四期。
根據國外研究,即便是單一伴侶,終其一生仍有近八成五機率感染HPV病毒。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女性二十五歲以後可做第一次HPV DNA檢測,若結果正常,每三至五年搭配抹片,加上HPV DNA檢測;若發現異常,就要進一步安排陰道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