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護生畫集
文/林少雯
入夜始維舟,
黃蘆古渡頭,
眠鷗知讓客,
飛過蓼花洲。
──〈真山民詩〉.朱幼蘭書寫
「眠鷗讓客」,多美的一幅畫作,多美的一首詩!
主畫面中,繪的是一艘江南水鄉河渠中常見的烏棚船,在緩緩的江流中行駛著。一條槳,一位船伕,在月上柳梢頭時,將船滑向村社旁的碼頭邊。咿呀咿呀的搖櫓聲,及黑鴉鴉的船身,驚起一群已然入睡的鷗鳥。
烏棚船,常做為戴客往來於兩地間的交通船。這種船,現在已裝上馬達,載著遊江南的旅客,一覽水鄉勝景。可從前這種烏棚船,是完全靠人力搖槳前進的,船行速度很慢。
烏棚船,總在白天行駛;因為夜間視線昏暗,行進間若前方有急流,不易察覺,為安全計,也為船伕需要休息,船總會找個地方靠岸。船伕將船靠在渡船頭後,在甲板上升起爐火,簡單的做點飯菜,將就著吃。在船上安眠一夜,天明後再繼續未竟的行程。
畫中這艘船,入夜時分,泊靠在一處盛開著黃蘆花的古渡船頭。船泊岸時,驚起蘆花深處一群睡夢中的鷗鳥。鷗鳥沒怪罪客人吵醒牠們,還展翅飛過開滿水蓼花的沙洲,到別處尋求美夢,將古渡頭禮讓給遠來的客人。
好一個「眠鷗知讓客」,這是詩人善意且美妙聯想,詩人不是鷗鳥,卻能知鷗鳥心聲。詩人是慈悲的,他的心好柔軟,鷗鳥在他筆下成為知書達禮的謙謙君子,以客為尊,自動讓位;加上豐子愷筆下有情有義,才成就了這幅圖文意境皆美的畫作。
詩中,人類和自然界能如此和諧相處,是詩人賦予鷗鳥禮讓的美德,也因為船上的人沒有舉起彈弓,射落飛鳥,將鷗鳥生吞活剝地烤來吃。
人有慈悲心,鳥有讓客情,如此美好的情境,讓詩人和畫家一起捕捉這人間美景,這就是最美的文學和藝術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