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作者繪張之洞
圖一:福澤諭吉
文/林一平
日本明治維新,受到留學歐美的日本學者很大的影響。
中村正直(一八三二~一八九一)一八六六年留英考察,帶回《自助論》,翻譯為日文,取名《西國立志篇》,對日本人的品德造成很大的改變。
對日本有決定性影響的另一位人物是福澤諭吉(一八三五~一九○一;圖一)。他到美國考察,發現在美國沒有人注意喬治華盛頓後代的狀況,相當震驚。因為當時在日本,許多人都以英雄崇拜來探索德川家康子孫的近況。福澤諭吉以此為據,抨擊日本封建專制,並肯定美國人民的自由平等。他在其著作《勸學篇》說:「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強調人天生是平等的,不應該有貴賤上下之別。他的論點當然沒錯,不過以華盛頓為例,有一點抓瞎了。事實是,華盛頓並沒有留下後裔讓美國人去「注意」。
福澤諭吉發表《脫亞論》,蔑視東亞其他國家,導致日本侵略中國,最後終究害了日本。
在同一時代,中國的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圖二)也寫了《勸學篇》,分量則遠低於福澤諭吉的同名文章。張之洞雖然知道西方的優點應該學習,卻只會全套複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後只學到半套。張之洞〈勸學篇〉說:「西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洋)人已刪節而酌改之,中、東(洋)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此者。」自己不會消化吸收,卻等著日本人來幫忙;只會照單全收,未見變通,可行乎?日本人的模仿,則大部分能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
即使如此,張之洞對民國的成立是有貢獻的。孫文曾說:「張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張之洞於一九○一年提出「興學育才」,採用近代教育體制,並邀請日本教官訓練湖北新軍。而湖北新軍則主導了武昌起義。
張之洞睡覺不按常規出牌,曾被彈劾「興居不節,號令無時」。他連站立行走都別出一格,喜蹲椅上據案而食,不喜垂足而坐。張之洞一生顯宦高官,位極人臣,而宦囊空空,可稱廉介。他和我一樣,都是愛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