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傳統市場的轉型和創意 圖與文/丹青 |2017.11.09 語音朗讀 41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富町文化市場為獨特的馬蹄形設計。 圖/丹青 新富町文化市場管理員室已修成昔日樣貌。 圖/丹青 士東市場每樣蔬菜擺置得整齊有致。圖/丹青士東市場講求攤販與顧客間的美好關係。圖/丹青 文/丹青 傳統市場給人的印象,經常是潮溼、髒亂、擁擠、悶熱、嘈雜……現在年輕人大概都不上傳統市場,改去超市或大賣場了。不過,台北市有兩間傳統市場大變身,轉型為文化市集或將市場賦予新創意,營造自己和顧客的關係。 轉型為文化市集的是新富町文化市場,位於萬華三水街,原是建於一九三五年的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當時洗石子裝飾的外牆與馬蹄形的天井,是日據時期市場建築中獨特的案例。戰後,國民政府來台,改名新富市場,因大量軍民湧入台灣,市場經營走向高峰。 一九七○年代後,附近環南批發市場興建,大大影響了新富市場的生意;加以原本周邊的流動攤販又另外合法成立了「東三水街市場」,讓新富市場經營更困難。一九九○年代,超市、大賣場興起後,新富市場更加衰頹,逐漸成為堆積貨物的後場;也幸好,它還有倉庫的功能,日據時期建築的風貌被保留下來了,因此,二○○六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近年來,經過建商的修復,並取得九年的經營權,新富市場又改名為新富町文化市場。由於旁邊即有東三水街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不再當傳統市場經營,而改以文化展示的方式,呈現市場發展的歷史、經營方式、料理教學……等於是市場的博物館一般。 現在的新富町文化市場,由於重新設計,納入新的空間元素,加以保留了原來馬蹄型的特殊設計樣貌;管理員的辦公室,亦整修成一典雅日式房舍,供人參觀日據時期傳統市場的管理軌跡。故此「老市場.新空間」的建築,已成為年長者懷念舊歲月,年輕者留影拍照的好地方。 至於士林的士東市場,雖然歷史較短,只有二十多年的歲月,但原本也是紙箱、紙盒隨便擺貨物,攤位沒什麼規畫、整理的傳統市場,最近卻成為台北市五星級的市場,也成為有創意並與顧客有美好、友善關係的市場。 原來,士東市場近年來認為傳統市場應該用自然的方式,讓攤商和顧客之間,產生美好的關係,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信任;而只要是真誠相信彼此,美好事物就將誕生,故人們組成「士東市場美好關係團隊」,改造士東市場。 美好關係固然由對顧客親切、友善、不欺騙開始,但他們先從改善自己攤位的設計、擺置開始,請來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學生和台東公東高工木工學生,在市場協助製作整齊、乾淨的木箱,擺置貨物、賣品,亦加創意來設計攤位招牌、指標,也有標注外文者,以方便天母地區的外籍居民……其目的,就是讓居民上傳統市場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關係。 新富町文化市場和士東市場,原本都是傳統市場,但他們轉型或變得有創意了,使得「市場」也可以遊逛並成為生活的樂事之一呢! 前一篇文章 【王陽明帶你打土匪005】 王華窗板渡湘江 ( 上 ) 下一篇文章 【禪門語彙】 八十婆婆不粧梳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5【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6【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7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8【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總統:對等尊嚴 台願與陸交流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書藝心語】相遇【遊藝筆記】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 作者其他文章【春秋雜論】解嚴30周年 春秋雜論 蔣公重生讀建中?【台灣老故事】火車的原鄉──台北機廠【台灣老故事】再現風華的 山佳車站【台灣老故事】坐火車到新店 往昔的萬新鐵路【台灣老故事】 樹民細胞【台灣老故事】柳川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