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東公正國小校園內,一座公共藝術作品叫〈樹民細胞〉。這座公共藝術作品雖然只是由木頭和玻璃帷幕所構成,外觀卻足夠像一棟日式房子了。也的確,這裡面還經營著一家咖啡餐飲店,兼賣並展覽著一些文創商品;有個角落,還可供小型的兩、三人樂團表演。圖/丹青
文與圖/丹青
在羅東公正國小校園內,一座公共藝術作品叫〈樹民細胞〉。這座公共藝術作品雖然只是由木頭和玻璃帷幕所構成,外觀卻足夠像一棟日式房子了。也的確,這裡面還經營著一家咖啡餐飲店,兼賣並展覽著一些文創商品;有個角落,還可供小型的兩、三人樂團表演。
我坐在店裡,看到房子裡處處都可透過貼住玻璃帷幕的一個個小小圓型木框,望向亮麗的街景。這小小木製圓框,像細胞,也像一圈圈的樹木年輪,反映著羅東跟樹木、森林的歷史關係。
我不禁想起,四十幾年前的大一暑假,在宜蘭縣參加貧戶複察隊打工時,其中有兩日行程是要到大同鄉的太平山林區,我和隊友就是從羅東搭森林鐵路到太平山的,那是當年唯一上山的交通工具。到太平山後,還要轉乘蹦蹦車及索道纜車等工具,到深山裡的幾家貧戶訪查。
森林鐵路的興建,主要是運送太平山上砍伐下來的木材到羅東,再轉運到全省各地或輸出到國外的,客運只是附帶的功能。一九二四年,羅東森林鐵路通車,一班班從太平山載著原木的蒸汽火車,來到羅東,展開羅東林業繁榮的一頁。羅東變成木材集散地,有關木業的商店雲集,不僅像採礦極盛時期的九份那樣熱鬧繁華,羅東人也因環境關係而知樹、懂樹。
一九七九年,太平山林區停止伐木,羅東森林鐵路因而停駛;羅東林業商店逐漸歇業或轉行;但五十多年的歷史薰陶,羅東人還是愛樹,護樹;這個全省最小面積(11.3448平方公里)的鄉鎮,鎮內綠蔭遍布,更擁有一座全國最大的羅東運動公園,以及森林鐵路的歷史展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以及羅東文化工場等綠化園區。羅東人口七萬多人,雖不及宜蘭市的近十萬人,人口密度卻超過宜蘭,可見太平山林業帶來的商業興盛之餘蔭猶存。
羅東是繁榮的小鎮,小小的土地,卻飄散著獨特人文故事的木材香氣。所以,藝術家薛宏彬才會創造出這座〈樹民細胞〉公共藝術建物。我從像細胞的木框圓洞望出去,外面是羅東最熱鬧的公正路,也像羅東曾經繁華一時的歷史年輪。
像這樣的公共藝術作品,能反映或呈現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又很實用(能經營餐飲、文創產品和文化活動場所),不是一舉兩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