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的原鄉──台北機廠
圖/丹青
文/丹青
筆者的三哥年輕時就進入「台北機廠」工作。我一直以為他在飛機場工作,因為那時台灣只有台北有國際機場,而「台北機廠」和台北的松山機場,都在松山,怪不得我搞不清楚。
長大後,知道三哥的「機廠」和飛機起降的「機場」,是不一樣的。也才知道「台北機廠」是火車的醫院,專門維修或保養火車車廂和所有機器、零件;其實,說它是所有火車的原鄉也可以,因為,從蒸氣火車時期、木造電車到後來的鋼皮電車,都先在這裡組裝後,再出去行駛、服務民眾。
台北機場,若從歷史因緣來看,其前身是清代的「台北機器局」,到日據時期的「台北鐵道工場」,再至一九三五年遷到現今市民大道五段的「台北機廠」舊址,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直到二○一二年,因為高鐵通車的動線以及過軌問題,二○一三年,台鐵又將它遷址到桃園楊梅的富岡基地。
而位在松山文創附近「台北機廠」舊址,因為歷史悠久,又具有鐵道文化保存價值,文化部在二○一五年認定為國定古蹟,於今年啟動修復工程,將在十年內撥款六十五億元,將其整修為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預計最快今年七月起,可分區逐漸開放給民眾參觀。
屆時,大家可見到台北機廠的老建築之美,及具特色的員工大眾浴池和技工養成所等建物,也可以親眼看到清代一八八九年劉銘傳時代所留下來的蒸氣鎚、木模以及火車檢修流程、文物展示……台北機廠將變成一個有豐富文化與悠久歷史的鐵道博物館。
台北機廠占地十九公頃,分為四大區、十二個工作場,各類工場都如停機坪的兩、三倍大;而且與松山文創園區、華山文創園區一樣,都有一些庭院和花園,不僅庭院花草豐富,林相也頗壯觀,簡直是鳥類的大莊園。
舊的台北機廠它曾潤澤過台灣鐵道技術的發展,期望舊址整建的鐵道博物館,也能成為歷史文化裡的一道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