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絮語 儀式之美

文/方梓 |2017.11.06
1348觀看次
字級

文/方梓

追韓劇,不管哪一齣戲,似乎都有早晚餐的戲碼。吃飯人生大事,在戲裡呈現十分正常,看多了,我知道好多韓式料理,還知道生日早上要喝海帶湯,明太子魚湯、蜂蜜水可以醒酒,祭祀祖先的蘋果要「剔小平頭」(削去蘋果蒂頭呈一個圓形);看日劇也知道了早餐喝味噌湯、新年要吃紅豆飯,以及日式傳統的婚禮與服飾。但是看了台灣的戲劇,一樣有早晚餐,早餐是半西半中,晚餐一桌子菜都像道具,不知是什麼料理。

韓國透過戲劇,努力推廣韓國文化與觀光景點,雖然大半家庭觀念很傳統守舊,女人地位很低,然而卻也是藉由戲劇教化與承傳。例如在戲劇中讓女人地位提升,彰顯韓國飲食、穿著、祭祀、婚喪等文化,甚或是教育自己的國民某些觀念,如煮抹布常在劇中出現,就是一種衛生習慣的養成。

雖然韓劇經常千篇一律,強調富家子女愛上一個貧窮男/女,偏又有個極度勢利的父親或母親,然而不管什麼劇,都一再強調韓國文化和潮流,尤其是食衣住及婚喪喜慶,讓人印象深刻。韓劇的婚禮和喪禮,尤其讓人注意的是服飾。婚禮儘管是西式,也總會穿著傳統韓服拜見父母長輩,顯得十分莊嚴;喪禮則是全黑,包括來參加弔唁的親友,男的著黑色西裝領帶,女的穿黑色洋裝或衣褲,整個喪禮顯得肅穆靜哀。

日本婚喪喜慶尤有特色,傳統日式婚服是白色和服和白色冠帽,非常淨潔無華;喪禮則如韓國一樣全黑。至於祭典,最可觀的是儀式、服裝和節奏,不同地區的不同祭典,服裝皆不相同,極具特色及設計感;且無論山車、太鼓或是遊行者,全程每一個人都充滿了節奏感和力道之美,祭典遊行彷彿是一種行動藝術的展現。

反觀台灣,除了神明、七爺八爺及三太子有「造型」外,其他人幾乎都是運動衣褲。媽祖出巡時,由一群著運動服之人抬著走,跟在後頭的七爺八爺或什麼大小神,有氣沒力地踢著馬路,隊伍愈長愈散漫,完全沒有宗教儀式美感。

其實早期台灣的婚喪祭典,還是有些美學概念的。張文環在〈閹雞〉中提到女主角月里加入車鼓陣,是有特定的裝扮。車鼓陣的「火鼎婆彩旦打扮,手執蒲扇,肩挑火籠與菜筐;鼓公丑角打扮,手執旱煙杆袋,留八字鬍;鼓婆花旦打扮,手執摺扇、彩絹。公婆共扛彩籃鼓橋,旁邊四至八名演員分別扮演金童玉女,手執錢棍和手絹,由火鼎婆挑擔執扇在前引路,隨音樂節奏翩翩起舞」。目前只有中南部有少數表演,雖然服裝是不太協調的紅黃搭配,至少聊勝於無。

台灣的喪禮就真的「很隨性」,目前披麻戴孝少很多,喪家雖套上一襲黑長袍,但身高高一點的人經常會露出一截牛仔褲、運動褲;來參加家祭、公祭的人,也鮮少有人穿正式的西裝或全黑的洋裝、套裝,都是上班、出門著什麼裝就來弔唁,好像路過來看一場小型表演。

婚喪喜慶儀式,尤其是宗教,都應是一種生活美學,不能急就,運動服更無法撐起整個儀式之美。儀式就是形式,讓我們就從服裝改革開始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