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昨天轉往南華大學召開,來自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校長、學者,先參訪南華校園並於中道樓合影留念。圖/記者邱麗月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二○一七年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議程進入第三天,昨天轉往南華大學召開,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校長、學者上午先參訪南華校園,下午則以「大學生的品德教育」為主題舉行第四場論壇,現場討論熱絡,多位學者肯定佛光山系統大學長期推動品德教育的成果,期許各國學府能以此為學習典範,共同推動品德教育深耕全球校園。
南華特別安排學生擔任親善大使為貴賓導覽校園,一行人參訪了教學大樓「中道樓」以及擁有先進數位設施的「e學苑」等軟硬體設備,也參觀了藝術學院學生的創作展覽,不少學者都留下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適逢佛光山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生日,南華校長林聰明特別準備蛋糕給楊校長一個驚喜,各國校長、學者也都參與這場因緣際會的慶生活動,氣氛溫馨。
「大學生的品德教育」論壇由林聰明擔任主持人,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比較宗教學院院長克里斯.馮克、英國卡迪夫大學教授甯梵夫、中國廣州中山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龔雋擔任引言人。
林聰明先分享南華做法。他說打造三好校園是佛光山系統大學宗旨,南華每年都會舉行成年禮,教導學生感恩、惜福,不只將「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精神融入課堂,還首創全國第一個「正念靜坐」課程,藉此幫助學生培養「正能量」,研究也發現這些課程對提升學生情緒及抗壓力都很有幫助,而深耕成果也讓南華獲教育部評選為「生命教育典範大學」。
品德教育意涵
東方西方相同
對此,克里斯.馮克表示,無論是什麼種族與膚色,尊重、和諧等基本價值都是不變的。他強調,不能夠只愛自己,也要懂得愛他人,無論是何種宗教,最終信仰都是「對生命的愛與尊重」,如同星雲大師開示的佛法真諦,相信其他宗教也是秉持相同理念;他還特別用希臘文、阿拉伯語、英語等各種語言來闡述不同種族對愛的詮釋,傳達「我們都是一家人」的理念。
甯梵夫認為,品德與個人內在修為有關,須懂得「反求諸己」, 就像佛教八正道以「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為言行依歸,說明佛法亦蘊含品德教育,這個道理從佛光山長期以來建立的品德教育機制就可看得出來。而東方教育闡述的品德內涵也可對應到西方教育重視的追尋真理、懂得反省自我等理念,在他看來,東、西方對品德教育看法其實是不謀而合、有共通之處。
經師亦是人師
薰陶學子人格
龔雋也肯定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談到中國大陸近年透過書院教育方式薰陶學生品德,不過要在以職業教育為發展主軸的近代大學教育體制中,推展品德教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部分佛光山系統大學做得很棒,成果有目共睹,所以他期盼海內外教育體制都能借鏡佛光山系統大學,推動品德教育。
「我們期許老師不只是傳道授業的『經師』,也是以身作則的『人師』。」楊朝祥發言時談到,為薰陶學生正向人格,佛光山系統大學成立了品德教育推動委員會,透過循序漸進方式讓品德教育從小扎根、進而推展至中學、大學。
以佛光大學為例,校方就規畫道德模範教育,從新生入學之初就格外重視好品德的養成,希望讓三好精神可以內化於心、體現於外、落實在每個學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