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里大學校長尤吉西.堤亞吉(圖/記者邱麗月)首度造訪台灣,即為參加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堤亞吉因為行程關係,昨天先行返回印度,但對此行留下深刻印象。
【記者杜憲昌嘉義報導】印度德里大學校長尤吉西.堤亞吉首度造訪台灣,即為參加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堤亞吉因為行程關係,昨天先行返回印度,但對此行留下深刻印象。
他說,雖是首次參與論壇,但深切感受到活動的組織與系統性,且討論主題亦屬高知識性,能號召這麼多不同國家的學者、專家同台,提供交流與學習,確是非常難得機會,相信在這樣良性互動下,可以激盪出更多火花,為與會所有學校帶來更新更好的發展方向。
堤亞吉說,雖然他是印度教徒,但他也相信佛教,尤其「不殺生」、「覺悟」不僅是佛教很重要的真理,更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也因為這樣的共通價值,更使得佛教可以超脫國籍、政治等現實的區隔,「像印度人和中國人,在生活習慣、幣值、價值等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一談起佛教,卻能感覺相應。
事實上,每個人對於佛教的了解也不同,可卻不會因此造成隔閡,原因就是其精神與思想,對於任何國家、社會、環境都是有幫助且被需要的。」
堤亞吉指出,佛陀被認為是一位偉大、卓越的思想創造者,其思想的核心,包括非暴力、不殺生、覺悟等,在任何一個世代都值得研究,雖然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但也因此不斷地有研究成果發表,成就其在學術上的被需求。
「大學科系招生,除了『市場』,行銷也很重要」,堤亞吉說,既然佛學在任何世代同樣都被需要,就代表了它是有市場;但行銷又要怎麼做?這就牽涉到對佛學的認知。他認為,佛學的核心是其思想意涵,所以即使拿掉宗教的外衣,「學」的部分仍是存在,尤其道德與倫理,對於社會更為重要,因此佛學的行銷,更要緊的應該是其思想哲學的傳播,如何讓更多人能夠親近、理解,並且願意奉行佛陀精神,才是重點。
「學術研究不一定有助於佛教發展,但確實可以幫助佛學的提升」,堤亞吉說,教育是一種持續一輩子的影響力,一個人希望改變教育對他的影響,唯一的方法就是再教育,而大學則是發展教育以及發揮教化力量的重要場域,因此樂見佛光山能夠展現其號召與影響力,又有這麼多大學同樣關心佛學教育的問題,使得以成就論壇的進行,「這對於佛學、佛教在全世界的發展與影響,相信必能成就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