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偶有經歷挫折,常感發時不我予的喟嘆,甚至怨天尤人。然而,人生而有志,若終生不得其志,是否就此消頹不起?圖/River
文/惠馨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現代人偶有經歷挫折,常感發時不我予的喟嘆,甚至怨天尤人。然而,人生而有志,若終生不得其志,是否就此消頹不起?辛棄疾透過這闕詞,正給我們這樣的感嘆與經驗。本闕詞為辛棄疾贈予陳亮之作,陳亮乃終生抗金志士,他與辛棄疾同為南宋當局排拒者,卻汲營復國大計,然皆告失敗。詞題中的「壯語」,將詞人的「忠君憤懣」都朗現詞章之中,其中抗金的驍勇與豪邁,正有英雄豪壯之態,可謂將「壯志凌雲」的形象彰顯無疑。
上片描述秋天早晨「沙場點兵」的盛況。「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起句融情入景,呈現詞人罷官閑居,但耳聞國事紛擾,憂心如焚,因此醉酒消愁。卻於醉酒時刻仍不忘撥亮燈火,起身端詳寶劍,可見詞人對於刀光劍影中抗戰殺敵的心願始終未曾忘卻。迷離醉態,酣然入夢,一覺醒來恍如聽見軍營號角,殺敵振奮之心透過「看」、「聞」表露無疑。「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透過戰士們「宴飲」、「娛樂」、「閱兵」三個畫面,渲染軍中戰鬥氣息。當下秋高馬肥,正是用兵殺敵之際,檢閱兵將,準備長征,栩栩如生的威武之態,烘托著詞人的豪情。
下片一轉戰場的驚險瞬間。「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強調英雄騎著飛快戰馬,手持射箭弓弦響如雷打。兩幅畫面一出,金鼓匝地的戰鬥景象恍如眼前。戰士們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的氣概,威嚇四方,將戰爭的激情推向高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描述戰爭大獲全勝,將士們意氣風發,收復山河的豪情。生前死後在祖國留下不朽功勳的美名,因此群眾由衷歡呼,磅礡情感朗現無疑。
最末「可憐白髮生」卻筆鋒一轉,陡然將情感跌入萬丈深淵,一吐壯志難酬的悲情。表明理想與現實畢竟有差異,徒有報國之心,然終生請纓無路,蹉跎光陰的結果,導致夢想幻滅。這樣的感嘆既是辛棄疾的,同時也是陳亮的,因此此闕詞實有同病相憐的悲涼。
白髮已生,如何圓當時夢?這樣的惋惜不僅辛棄疾有,我們都曾有。然而,要如何適應、妥協這樣的感嘆,才不讓人生虛度?我想,這也是我們都應該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