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富造船廠得標六艘獵雷艦自建,卻涉嫌作假而發生財務危機並連累銀行。立院財委會通過成立「真相調閱專案小組」,行政院長賴清德也表示如有必要將「壯士斷腕」,並由副院長成立調查小組,全面了解當初招標案有何缺失,再討論懲處。
慶富已經兩個月未繳利息,銀行團展開債務協商計畫,但令人擔心的是,行政院和部分立委在民意壓力和政治操作下,如果急於追究銀行責任,或國防部解約而斷了慶富的生路,則放款立即成為壞帳;國艦國造因而中止,國防自主的目標恐將落空,出現借戶、銀行和國防部三輸的局面。
吾人認為立院或政院不宜急著追究銀行責任的理由很清楚,因本案國艦國造耗資三百五十八億,規模性質與高鐵等大型建設相似,若沒有銀行的融資,靠政府的預算是絕對無法成就的。而當初泛公股銀行聯貸的出發點,也是因為相信標案遴選結果係經過國防部嚴謹的財務與資格審查程序,且有義大利的技術移轉與美國輸出許可等承諾;且造艦工程由海軍全程監督,而願意支持國艦國造。國艦國造能夠跨出一大步,應該感謝銀行挺政府,創造外部效益,怎能因為慶富負責人的不法行為,就要銀行背上黑鍋,承擔所有責任。
國防部自從和慶富簽約,並促成銀行參貸之後,就有如置身事外,對於採購合約的內容真假、造船的進度等關鍵資訊,都未主動提供給銀行團,或隨意以「機密」為由拒絕,導致「三方合約」的架構缺了一角。銀行端在徵信上無法對文件進行真實性的審核,貸後流程也難以做好管理,無異給予慶富詐貸的空間。難怪金管會主委表示,就是國防部的「機密」理由讓聯貸銀行付出「慘痛代價」,從而向國防部提出建議,應建立「三方合約」與「照會制度」,爾後不能再以「機密理由」而壞了大事。
政府或立委們也不宜急著要求「解約」,因為解約的衝擊既深遠且沉重,就像二○○八年美國財政部任由雷曼兄弟倒閉,從而衍生出無止境的災難一樣。慶富一旦破產,受害的並非除了聯貸的泛公股銀行和自貸的銀行以及國庫,也波及供應商和關係企業,導致許多員工失業。且義大利廠商的技術移轉以及美國政府的「武器輸出許可」就此泡湯,國艦國造等於劃下句點。未來任何國防自主計畫,外國政府和廠商將敬謝不敏,銀行團也避之唯恐不及;甚至將來的政策性貸款,如與邦交國及新南向的專案融資,以及行政院長最近推動的綠色金融等,勢必讓國內銀行裹足不前。
目前銀行團為解決慶富案引發的後續效應,朝向解決問題的態度努力,都值得肯定和支持。銀行團降低利率及保證費率、短期借款到期及中長期借款本金展延二年等三大紓困條件;原已凍結的慶富存款監控專戶也有條件放行,以會計師簽核為前提,支付員工薪資、運轉所需,先讓慶富「不倒」,再盡速增提擔保品,確保銀行債權未來能夠收回。金管會、國防部、財政部更是責無旁貸,應全力對銀行團提供協助的義務,才能扭轉為三贏的結局。有些立委的政治操作也應適可而止,才不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