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在立院接受質詢時,聲稱假如解放軍攻台,國軍在他的帶領下可以支撐超過兩周,此話一出,隨即引發論戰。在野的國民黨認為馮部長過於樂觀,對於解放軍的理解須再加強。根據今年最新,美國國防部出版的「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兩岸軍力失衡早已成事實,大陸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壓過台灣,而昔日的美軍,在國防預算與人力吃緊下,未來能否以軍事力量支援台海戰事,已成為檯面上的疑慮。筆者長年關注解放軍的軍力發展,不但對馮部長的言談感到納悶,解放軍目前所具備的跨島作戰能力日漸成熟,部長隨意的回應將會使國軍基層陷入犧牲窘境,這難道是部長要的嗎?
為使讀者快速理解解放軍與國軍之間的實力,本文針對當前兩岸三軍部隊進行逐一比較。
首先,國軍目前總人數不到二十七萬人,大型水面艦三十艘,各型主力戰機不超過四百架。解放軍,若只以對台部隊的數量來論,總計有四十萬攻台部隊,水面艦超過一百八十艘,柴電潛艦則有三十多艘,各型戰機超過四百架,加上火箭軍有超過一千五百枚戰術飛彈對準台灣。兩岸在軍力有如此差距下,一旦解放軍攻台,必定是以「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步驟解決台灣,加上解放軍目前也擁有俗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戰術飛彈,與東風26的關島殺手,若美、日兩國要以武力介入台海戰事,不但會遭受解放軍報復,各個軍事基地也在解放軍的飛彈射程範圍,整場攻台戰役幾近利於解放軍。
從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後,解放軍進行一系列的軍事改革,包括戰法、武器與指管通情系統,兩岸軍力失衡已超過二十多年,這些年來解放軍不但進步神速,軍事科技逐漸趕上美軍,擁有自製航母的能力,新一代的隱形戰機逐漸成熟,各型新型裝備分發至部隊服役。相較於解放軍,台灣面臨經濟成長動能不足,間接指國防預算受限,在人力、科技、數量上國軍早已被對岸追趕過去,也因此建立和平的兩岸關係刻不容緩。
面對解放軍的高速成長,國軍已無法全面追趕。面臨如此的差距,兩岸唯有透過「和平協議」的簽訂方能緩和當前局勢。政治上台灣應以務實的態度面對大陸崛起,透過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達到政治間的互信,唯有雙方願意以務實的態度構築兩岸,雙方的關係才能長治久安,抵消氣焰高漲的民族主義。
宋磊(嘉義市/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