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換星移 走過高賓閣

文╱楊錦郁 |2017.10.01
2310觀看次
字級
走過曾經繁華的高賓閣。忽然間,這麼一天來臨了,高賓閣要不要拆,在地方上鬧得沸沸揚揚的。 圖╱聯合文學提供
楊錦郁 彰化人,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曾任教世新大學中文系「現代散文研讀及習作」,曾任職聯合報副刊組多年。 圖╱聯合文學提供

文╱楊錦郁

生活中,我們仍繼續穿越高賓閣,去和樂館看電影,去萬芳戲院看藝霞歌舞團公演、看黃俊卿黃俊雄兄弟的史豔文布袋戲全省巡迴演出、看歌仔戲,慣常走的是高賓閣的涼亭仔腳。

對高賓閣的最初印象起於學齡前,那時大家庭還合著吃飯,母親和兩個嫂嫂三人輪流掌廚,輪到母親時,她得從早餐前就在廚房裡忙碌著,我們三個孩子有時會在廚房磨蹭,想要出去喝米漿,母親通常會給幾個銅板,然後讓我們每人自己帶著一顆土雞蛋。

拿著銅板和土雞蛋,從三合院的門跑出去,沿著陳稜路走到高賓閣騎樓比較靠永興街防空洞旁的一處空地(空地後方是鐵路病院的太平間),清晨五點多就有一攤米漿車在賣早餐,這種米漿攤有點規模,得用輪子推,大都定點販賣,不是流動的,如果晚上想喝米漿的話,就要到五信靠華南銀行那邊,那一攤由晚上開賣,天亮就不見了。

高賓閣旁的這一攤只賣早餐,由一對中年夫妻經營。他們木頭做的攤車中間有三個龍頭,分別是米漿、豆漿和杏仁茶三種。我們總是小心翼翼的把手中的土雞蛋拿給老闆,老闆將蛋打在寬口大碗中,扭開龍頭,注入滾燙的米漿或豆漿,就是一碗可口的蛋花豆漿。攤車上還有一個小玻璃櫥,賣些簡單的綠豆糕或白糕,此外,生意比較好的就是油條。雖然年紀猶小,但我從那時就偏愛米漿至今。

在米漿車同樣的位置,到了下午,改換成一擔賣甜品的攤子,這攤沒有名號,大家都稱它「圓仔湯」,招牌是煮得香軟的紅豆湯和花生湯,配上現場在竹篩裡自搓的小湯圓,花生或紅豆入口即化,小湯圓或用太白粉做的脆圓香Q彈牙,光是這一味,客人就不斷上門,而我們也常去吃圓仔湯。

鐵路病院的回憶

鐵路病院是公立的,一般都覺得公家醫院設備沒那麼好,若是需要到大醫院,小西地區的人都會到附近的基督教醫院。如果孩子生病,媽媽通常會帶我們到長安街太平街口的柯內科,或者到耳鼻喉科,從來沒有去過鐵路病院,直到我讀民生國小六年級。那一年,校方忽然有一個新規定,大概是為了訓練我們的體能,宣布所有的畢業生都要通過四百公尺的跑步測驗。

這個測驗看似容易,對我而言卻非同小可,我一向四體不勤,各科成績優良,除了體育課之外,連一百公尺都是破紀錄地慢;跨欄跑步時,連低欄也跨不過,如何跑四百公尺?光想就頭皮發麻。我告訴媽媽,如果要我跑,我一定會得心臟病,讓她幫忙想想辦法。媽媽是個明理之人,但卻十分寵小孩,打探之下,因為這是個全校性的測驗,要破例缺席,必須出具公立醫院的診斷證明才行,於是她帶著我到鐵路病院去,拿到一張診斷證明,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那裡看診。

生活中,我們仍繼續穿越高賓閣,去和樂館看電影,去萬芳戲院看藝霞歌舞團公演、看黃俊卿黃俊雄兄弟的史豔文布袋戲全省巡迴演出、看歌仔戲,慣常走的是高賓閣的涼亭仔腳。

就在我上了精誠中學初一時,大姨丈從員林到鐵路病院住院,大姨丈那時在稅捐處工作,罹患了肺癌,媽媽帶我們去病院探視他幾次,病房在二樓,原本精壯的大姨丈在舊病房中顯露著病態,他就在鐵路病院裡走向人生的終點。

大姨丈病逝後,我再度隨著媽媽進去鐵路病院,是為了看也到那裡住院的大姨。媽媽有五個姊妹,她排行老二,和住在員林的大姨一家時相往來。大姨那時才剛過五十,卻慢性病纏身,健康不佳,在大姨丈過世幾年後,她也在睡夢中離世,此後我再也沒有進去過鐵路病院。

民國八十年前後,哥哥和堂哥們相繼從小西巷的老家搬到陳稜路上,我從台北回去看媽媽時,進進出出的一定會經過高賓閣,這時它已變成了「白金漢宮婚紗公司」,一樓的門市櫥窗裡,是穿著漂亮新娘白紗或各式晚禮服的人形模特兒。對我而言,這是很跳脫的,然後進入千禧年,婚紗公司結束營業,高賓閣又變成蕭條狀。不過對小西居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它比很多人都更早駐足在小西,恐怕有一天當它不見了,大家才會有所感覺,嗒然若失。

忽然間,這麼一天來臨了,高賓閣要不要拆,在地方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一天,我們幾個住在台北的小學同學餐敘,不經意聊到高賓閣,同學說,高賓閣的經營者王冰淇是她的外公,就這樣因緣際會之下,我進入了她外公和我家先祖在小西地區交會的時空。

(摘自《小西巷》,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

楊錦郁

彰化人,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曾任教世新大學中文系「現代散文研讀及習作」,曾任職聯合報副刊組多年。

寫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包括人物報導及抒情散文:著有《嚴肅的遊戲》、《用心演出人生》、《溫馨家庭快樂多》、《記憶雪花》、《遠方有光》、《穿過一樹的夜光》、《向太陽說謝謝》、《好時光》等。曾獲中興文藝獎章、中山文藝創作獎,文章多次被收入各選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