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玖瑩書法四屏。圖/黃議震
朱玖瑩致黃朝琴信札,為渡台之初手書,較為少見,行筆之間仍可見譚延闓之甄陶濡染。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註❶),朱玖瑩奉命代理湖南省主席一職,時值國共之間戰事紛亂,戎馬倥傯,其所轄湖南省各縣市請示文電交馳,舉措艱難。
直至芷江危急,朱玖瑩乃率湖南省府人員數百之眾轉往貴州省貴陽市,安頓後不久,局勢大變,中央竟下令資遣省府人員(同註❶),朱玖瑩在萬難之中奉令籌資、遣送同鄉僚屬,景況悲不自勝。
十一月,朱玖瑩隨黃杰將軍由重慶飛往南寧,後黃杰率國軍轉入越南,朱玖瑩則漂萍香港。
朱玖瑩昔日長官譚延闓之女婿陳誠,於民國三十九年三月(註❷)亦步曾任民國首任行政院院長的岳父譚公之後,榮任行憲後第五任行政院院長,同年(註❸)朱玖瑩應陳誠之召,蕭然一身,渡海來台。
初至台灣的朱玖瑩在陳誠任命下出任行政院設計委員,並受安排暫寓北投行政院招待所「僑園」,一日風雨急遽,流寓台島的朱玖瑩不再仔細經營早先盧前所稱賞異於眾芳的「宋意」與「唐格」,而直抒感懷:「疾雨敲窗比陣嚴,夢回長怪浸稽天。茫茫禹跡無舟楫,已已犧經閉管絃……」(註❹)窗外疾風驟雨吹斜,陣陣敲窗,更引已離神州禹跡的朱玖瑩,一片茫然、晦暗,浮生長恨飄蓬。
然朱玖瑩在層峰的分派下,民國四十一年三月(同註❶),奉命接任財政部鹽務總局局長,其官舍座落於現今台南安平區,官舍一側有昔日鄭成功駐紮之地安平古堡,另一側有天津條約安平港開港後隨之成立的英商德記洋行,不遠處有億載金城、台灣海峽。海島邊緣的安平,一切與其居住大半生的大陸內地,景象截然不同。
朱玖瑩擇定卜居於此,心跡或許與其早先滯留香港期間懷鄉詩詠無二:「去年鎮遠尚征途,今日徘徊海盡頭;只為望鄉兼望月,卻緣悲世更悲秋……」(註❺),思鄉望月,蹀躞不下、徘徊海的盡頭,恐怕是朱玖瑩不論身處香港或安平,所最能讓內心貼近迢遙故里的唯一行止。
戰亂離散、宦海波濤,更令朱玖瑩「蒼蒼無盡心茫然」(同註❹),昔日知遇的譚延闓書以人傳,人亦以書傳,朱玖瑩於不覺之中亦與譚公一如,以筆硯安頓身心,於是公餘之暇自訂日課,任憑疾雨敲窗、悲世悲秋,且拚餘力作書痴。
民國五十二年元旦,前湖南省省長趙恒惕居士,為渡海十餘年同鄉朱玖瑩題寫「安平寄廬」橫匾,羈棲的寄廬,一收安平絢爛的夕照,台灣八景中「安平晚渡」裡雄偉的安平古堡、豐收晚渡漁舟,此間《台灣府志》所稱賞的勝景,朱玖瑩有幸居於此,大概也無心於風月,間或偶爾看著安平渡口裡收不起的蒼煙,感受著海峽西邊吹拂而至的晚風,或許能稍解去國悠悠之鬱。
民國七十年十月,八十四歲的朱玖瑩應邀個展於香港美國圖書館,書界佳評如潮,於是海外爭相邀約,朱玖瑩亦矢志將書法藝術推向國際,不料壯志未酬,至民國「七十四年,出國簽證一直未獲核准,後經管道得知,四年前到香港個展時,同班機的馬某……傳說玖公也偕往大陸,因此不准朱某出國。」(註❻)
朱玖瑩遭此枉曲,意志消沈而大病一場,住進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治療,後在傳道法師安排下,寓台南妙心寺養疾。民國七十六年底,政府開放大陸探親,隔年(同註❻),九十一歲朱玖瑩終於一圓返鄉之夢。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七日,高齡九十九歲的朱玖瑩再次返鄉探親,各地親友紛來敘舊,不意六月六日肺炎復發,被緊急送進湖南長沙老人醫院急救,九月三日與世長辭,其生前曾預撰自輓聯:「投筆無言,死成空手去;蓋棺自負,生為報國來。」
曾在風雨飄搖之間,銜命代理湖南省主席的朱玖瑩,於公其盡忠職守,清恪持身,於己其力摒浮華,敬慎純樸,於願其衣錦還鄉,落葉歸根;其一生諸多無奈,缺憾只能還諸天地!
註解:
❶出自《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十九輯之〈朱玖瑩先生行誼〉,國史館,民國八十八年八月,第一○九頁。
❷出自《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二十輯之〈陳誠先生傳略〉,國史館,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初版,第三三一頁。
❸朱玖瑩渡台時間,有民國三十九、四十年之說,本文據《朱玖瑩書法選集》其詩作中自註:「民國三十九年入台,寄寓北投僑園。」而為文。
❹出自《朱玖瑩書法選集》,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初版,第四十七、三○八、三三五頁。
❺出自黃宗義著《朱玖瑩·且拼餘力作書癡》,台南市政府,民國一○三年五月出版,第二十頁。
❻出自《朱玖瑩書法紀念展專輯》,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初版,第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