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昭安
在古代,升官發財、光宗耀祖,一直是讀書人的奮鬥目標,不少人為之絞盡腦汁,甚至不擇手段、鋌而走險。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人請其做官都不去,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元末明初傑出的小說家施耐庵,就是這樣一個有骨氣的文人。
話說當年,朱元璋打下江山,在南京即位稱帝,是為明太祖。他一登上皇帝的寶座,極力網羅天下才德之士,為大明效忠出力。宰相劉伯溫想及他的好友施耐庵,當年曾做過軍師,是個學識淵博、足智多謀的才子,因此極力向朱元璋推薦重用。於是,愛才若渴的朱元璋就讓劉伯溫帶著聖旨登門恭請,可沒想到,劉伯溫數次奉旨登門,都被施耐庵婉言拒絕。
劉伯溫不甘心,這天他又登門恭請。一進施家門,見到施耐庵,馬上一邊施禮,一邊笑著說:「師兄,我已數次奉旨前來恭請,可是你怎麼不肯賞光呢?」
施耐庵對官場早就清楚明白,壓根兒就不想做官,既然老友誠心舉薦,也不好直言拒絕,於是也笑道:「老朽之人,不中用了!」說罷,忙命人擺酒為劉伯溫接風。
酒過三巡,劉伯溫已有幾分醉意,但他不當忘記自己的使命,便乘著酒意,隨口吟詩道:「聞說江南一老牛,詔書徵下已三秋。主人有甚相虧處,幾度加鞭不轉頭。」
施耐庵知道這是老朋友在戲謔自己,當即以詩作答:「老牛力竭已多年,項破皮穿只愛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必再加鞭。」
劉伯溫見老朋友執意不願為官,不好再說什麼,只得打道回府,如實回稟皇上。朱元璋一聽施耐庵竟敢抗旨不遵,頗為生氣,但轉念一想:「人各有志,何必強人所難。」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