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戴高樂

文/林一平 |2017.09.26
1529觀看次
字級
圖一:作者繪戴高樂 圖/林一平
圖二:作者繪馬爾羅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我多次旅遊歐洲,常在巴黎戴高樂機場轉機。機場以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970;圖一)這位英雄人物命名。戴高樂的名字 Gaulle,高盧之意,是古代的法國。他的個性如同其名,非常的法國本位,常和美國唱反調,因此美國人不喜歡他。戴高樂拯救法國兩次,最後卻被法國人趕下台。然而死後卻被法國人票選為「最偉大的法國人」第一名。

李敖曾提到關於戴高樂政治家風度的一個故事。他當法國總統時請了作家馬爾羅(André Malraux ; 1901-1976;圖二)來擔任文化部長。馬爾羅很客氣地請示總統,怎麼做文化部長。戴高樂部說:「噢」,然後很傲慢的轉身就走。真正的意思是,我請你來當文化部長,是我的事;而如何做文化部長,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情。換句話說,戴高樂充分的授權,權力都給馬爾羅了,不會撈過界下指導棋。

馬爾羅擔任法國文化部長十年,代表作《人的價值》(La Condition Humaine), 詳載了上海四一二事件,榮獲一九三三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這部作品敘述一九二七年蔣介石清黨的過程。當時的法國總領事要求巴黎方面供應青幫領袖杜月笙武器彈藥,但法國和蔣介石有默契,相當低調的調集了一支部隊協助國民黨,取締蘇聯顧問,處死共產黨員。這個故事相當發人深思。

《人的價值》曾經數度改編想拍電影,但未成功。例如:米高梅公司預定在一九六九年開拍電影,卻在一周後取消了。合理懷疑,應該遭受政治力量反對;另外,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一九八○年代也嘗試在上海拍攝,但是中國政府建議他到北京改拍《末代皇帝》溥儀。

我訪問以色列時,和該國科技部官員閒聊其科技發展。提到以色列人開玩笑說戴高樂促成以色列的高科技。一九六七年六月的六日戰爭,戴高樂親近阿拉伯,造成法國與以色列關係惡化;戴高樂下令對以色列全面武器禁運。當時以色列有幾艘飛彈快艇在法國製造,無法運回以色列。於是以色列在一九六九年進行諾亞方舟行動(Operation Noa),將快艇偷開回以色列。戴高樂震怒,不再移轉高科技到以色列。這項決策,逼著以色列發展以軍事為基礎的科技研究,在電腦軟體、資料保密、無線通訊、影像處理認證及追蹤等技術,都有相當傑出的成效。以色列科技界業者說:「我們的科技發展要感謝法國總統戴高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