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 神出鬼沒的北美灰狼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7.09.24 語音朗讀 68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狼是北美荒野的象徵。每次見到狼,都忘不了那一對炯炯發亮的眼神。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第一次親眼看到灰狼,是在阿拉斯加的迪納利國家公園道路上。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灰狼有灰色也有黑色,圖為黃石國家公園的灰狼在冬天成群獵食(by Doug Smith-Yellowstone NPS)。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極其短暫的相遇,未能拍到寫真,但蒼茫暮色中,那一對炯炯發亮的眼神,已在腦海中留下無法磨滅的美麗印記…… 苔原上驚鴻一瞥 生平第一次看到荒野中的北美灰狼,是在阿拉斯加的迪納利國家公園,印象仍鮮明如昨。 那時我們正搭乘交通車返回營地,司機突然說「有狼!」並緩緩停下車來。車內氣氛頓時沸騰起來,原本在車裡被曬得昏昏欲睡的人,瞬間全都醒了,心情興奮莫名。因為相較於其他動物如棕熊、馴鹿或山羊,狼的活動範圍極廣且不侷限於某種特別的植被區,因而是這國家公園最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 「狼在哪裡?在哪裡?」大家嘰嘰喳喳議論紛紛。「請大家輕聲一點,保持安靜!」司機司空見慣,不疾不徐指著前方說:「狼在前面,正朝我們走來…… 有相機的人立刻把車窗打開,想用長鏡頭捕捉那小小身影。那隻狼遠遠見到交通車,也不躲避,直直朝這邊走來。見牠愈來愈近,大家屏氣凝神,只聽到相機快門聲。狼雖然不太懼怕車子,也不喜歡太靠近人類,走到前頭不遠處,牠突然決定轉向,朝車旁的苔原荒野疾步而去,愈行愈遠,直到剩下一個小黑點…… 犬科中體型最大 狼的英文為Gray Wolf,因此又稱灰狼,為食肉目犬科犬屬,在生物學上與狗為同一物種,是目前所存在的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毛皮主要顏色為灰色,也有黑色。成年狼身長約四至六英尺長,肩高二十六至三十六英寸;公狼體重一○○至一三○磅,母狼八十至一一○磅。狼通常是終身伴侶,在美國北部牠們約在二月繁殖,妊娠六十三天後在四月生育,平均一胎生四至六隻寶寶。野狼平均壽命一到十三歲,若由人類豢養,可達十五歲以上。 狼群棲息地多樣化,從苔原到森林、草原、沙漠等都能茁壯成長。牠們是肉食動物也是有組織性的動物,會組成群隊,群隊中又細分階級。牠們彼此交流是藉由身體語言、體味標記、咆吠和嚎叫,而溝通大多為了加強社會階層結構。 每一狼群均有固定的勢力範圍,其活動面積可從五百至一千五百平方公里之廣,成員會彼此合力照顧下一代。夏天食物較易取得,狼多獨來獨往,到了寒冬便成群獵食。成年狼一餐可吃上二十磅肉,追捕對象大多是體積比牠們大的蹄類動物如麋鹿、馴鹿和山羊,也獵捕松鼠、土撥鼠、野兔等小動物。 雖然遠在阿拉斯加,迪納利公園的狼在二十世紀初葉便成為關注主題。一九三○年代,當公園的山羊數量顯著減少,很多人認為是狼的獵食所造成,並提議一套激進措施以控制其數量。園方遂聘請一位生物學家亞道夫.穆里(Adolph Murie)研究「狼的問題」,此後穆里貢獻一生長達三十年時間,致力於狼與此區野生動物整體生態互動的研究。 一九四○年代初,穆里發表「麥肯尼山區的狼」結論道,狼雖會獵食山羊等動物,卻不能被視為一種禍源,相反地,狼不但有益於整個生態體系循環,更是非常重要的成員──因為牠們幾乎與每一種哺乳動物都產生互動關係,在野生動物群中扮演關鍵角色,即使和熊之間,也會互相爭奪食物。換言之,在食物鏈結網上,狼占據樞紐位置,因而具有平衡作用。 該研究報告之後成為美國野生動物界的著作經典──穆里推翻了世俗迂腐觀念,對於狼在生態體系中的正面價值給予極高評價與肯定,進而影響一般人對狼的想法與態度。 二十世紀初瀕絕 其實狼曾廣泛分布於北美,但長久以來遭人類肆意捕殺,或基於誤解與恐懼(像《小紅帽》童話故事就把大野狼形容的很奸詐狠毒),或因狼在食物匱乏時會捕獵家畜,加上棲息地被大量破壞,到了二十世紀初葉,狼在美國四十八州大部分地區已然絕跡。 一九七三年,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終於將灰狼列為瀕危物種,並將大黃石區畫為三大復育區之一。從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從加拿大引進並在蒙大拿州西北部釋放四十一隻狼。今日在阿拉斯加、密西根和威斯康辛州北部、蒙大拿州西部、愛達荷州北部、俄勒岡州東北和懷俄明州的黃石公園均能見到灰狼蹤跡。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不只一次看到灰狼神出鬼沒的身影。記得有一次,日暮時分,我們正在營地炊煮晚餐。驀地,一隻狼突然現身面前,就在距離不到五公尺之處。我整個呆楞住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驚愕之餘,完全沒想到手邊的相機。待回過神來想拍照,一轉眼,狼已消失無蹤。 雖然極其短暫的相遇,未能拍到寫真,但那一身灰白毛色,和蒼茫暮色中那一對炯炯發亮的眼神,已在腦海中留下無法磨滅的美麗印記。 前一篇文章 南非約堡動物園 有故事 下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 肥貓兄弟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三仙台 黑白岩鷺育雛傳奇【感人實錄】白頭翁親鳥育雛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