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婚宴時,我們常會祝福新人「白頭偕老」,在如今這多變的社會,處處充滿不確定性,更凸顯這句祝福的彌足珍貴。但萬一另一半先走,這條漫漫長路如何獨行呢?
初老時遇到空巢期,兒女不在身邊,留下兩老相依為命、朝夕相處,也算是有福氣。但若是老伴先走,留下一人獨守空屋,觸景傷情,有時甚至連活下去的動力也會逐漸消失,變得不講究飲食、不重視容貌、不願走出家門,對什麼事情都興趣缺缺,這樣下去不出幾年,就會步入另一半的後塵。
逝者已矣,生者面對人生的變局,要有勇氣走出陰霾,擁抱周遭的人、事、物,才能活出璀璨的人生。
我常在爬山的途中碰到社區一位老年喪偶的婦女,她的身邊總有位護花使者,隨著她亦步亦趨,有時拿著一根樹枝,替她驅趕蚊蟲;有時說說笑笑,逗她開心;有時雙雙站在涼亭下,目光投注於遠方的夕陽,構成一幅綺麗的美景。
他們的兒女都長大了,在外謀生,懂得寂寞老媽需要有個伴,也都樂觀其成,每次見到叔叔來,都會親熱招呼,如同一家人。兩人除了爬山運動外,還常開著車子上街採購,一起吃個飯或四處遊歷,使得她愈活愈美麗,愈活愈愜意。
但心靈契合的老伴可遇而不可求。有位喪偶的婦人,原本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總是獨自傷心流淚,不管醒著或睡著都在思念老公,以致得了憂鬱症。但服藥看醫生都不見改善,因為她心結打得太緊,拒絕一切外在的人際關係,整張臉看起來浮腫又失神,常嚷嚷著活著沒意義,想跟老公去。
她心門不開,我想介入的機會非常渺茫,只能藉故去找她,陪她聊天,聽她訴苦,當她最忠實的聽眾,並在有意無意中給予正向能量。久而久之,她終於願意走出家門了,先在社區種了一排賞心悅目的盆栽,獲得諸多讚美,接著又在河床邊整理出一塊菜園,種植四季蔬果,整天忙著澆菜、施肥,抓蟲。最近,她送我一袋翠綠的青菜,臉龐清瘦了許多,眼神不再渙散,額頭上還掛著晶瑩的汗珠,有事做讓她活得很起勁。
喪偶是人生憾事,但是絕對不要躲在暗室裡,自怨自艾。外面和煦的陽光,可以讓人心胸開朗,自然的一草一木更有療癒作用;若能勇敢接觸人群,茫茫人海中,也有機會找到互相慰藉的對象。只要勇敢走出家門,就不會坐困在情緒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