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住未央宮,經常前往長樂宮朝見娘親呂雉,平時無事時,又常常跑去閒逛。而皇帝上街,都威風凜凜,軍警夾道,禁止通行(這就是「出警入蹕」,一種權威展示)。劉盈覺得擾亂社會秩序,就緊傍軍械庫之南(未央宮到長樂宮,中間是武庫),修建雙層大道(複道)。祭祀部長(奉常)叔孫通警告說:「這是高皇帝(劉邦)衣冠出巡的道路,子孫的車馬,怎麼能在上面走?」(皇家禮儀:劉邦生前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每月一次,都要從墓園捧出來,捧到劉邦的祭廟,稱為「遊衣冠」。劉盈的雙層大道,正築在「遊衣冠」那條路上。」
劉盈慌忙說:「馬上把它拆掉。」叔孫通勸阻說:「領袖永遠沒有過失,既然已經築成,人民都已經知道,拆除了豈不自承錯誤。我建議陞下在渭水北岸,給高皇帝(劉邦)再建立一座祭廟,這樣的話,『遊衣冠』時,就不必再到長安城裡的祭廟了。而且對祭廟大加擴建,正是大孝的基礎。」劉盈立即下令在渭水北岸,為劉邦建第二座祭廟。
孟軻曾斥責陳賈,說:「現代的人豈止繼續錯誤下去而已,反而捏造出許多理由,把錯誤說成美德。」但陳賈不過是偶爾幹那麼一票的小人物。叔孫通卻為拒諫飾非,提供理論基礎:「領袖永遠沒有過失。」於是,冥頑不靈兼死不認錯,上行下效,遂成官場中的金科玉律,貽害兩千餘年,使中國人喪失了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
到了現在,偶爾發現中國人主動向人道歉時,尤其在高位的中國人,主動向屬下道歉時,簡直是一幅美好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