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論歷史》死不認錯的 理論根據

柏楊 |2007.05.17
536觀看次
字級

劉盈住未央宮,經常前往長樂宮朝見娘親呂雉,平時無事時,又常常跑去閒逛。而皇帝上街,都威風凜凜,軍警夾道,禁止通行(這就是「出警入蹕」,一種權威展示)。劉盈覺得擾亂社會秩序,就緊傍軍械庫之南(未央宮到長樂宮,中間是武庫),修建雙層大道(複道)。祭祀部長(奉常)叔孫通警告說:「這是高皇帝(劉邦)衣冠出巡的道路,子孫的車馬,怎麼能在上面走?」(皇家禮儀:劉邦生前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每月一次,都要從墓園捧出來,捧到劉邦的祭廟,稱為「遊衣冠」。劉盈的雙層大道,正築在「遊衣冠」那條路上。」

劉盈慌忙說:「馬上把它拆掉。」叔孫通勸阻說:「領袖永遠沒有過失,既然已經築成,人民都已經知道,拆除了豈不自承錯誤。我建議陞下在渭水北岸,給高皇帝(劉邦)再建立一座祭廟,這樣的話,『遊衣冠』時,就不必再到長安城裡的祭廟了。而且對祭廟大加擴建,正是大孝的基礎。」劉盈立即下令在渭水北岸,為劉邦建第二座祭廟。



孟軻曾斥責陳賈,說:「現代的人豈止繼續錯誤下去而已,反而捏造出許多理由,把錯誤說成美德。」但陳賈不過是偶爾幹那麼一票的小人物。叔孫通卻為拒諫飾非,提供理論基礎:「領袖永遠沒有過失。」於是,冥頑不靈兼死不認錯,上行下效,遂成官場中的金科玉律,貽害兩千餘年,使中國人喪失了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

到了現在,偶爾發現中國人主動向人道歉時,尤其在高位的中國人,主動向屬下道歉時,簡直是一幅美好的圖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