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選好鞋、穿對鞋不僅能避免跌倒,也能讓足部健康,減輕負擔。挑選一雙適合的好鞋,從足底腳型、鞋子尺寸、材質、防滑與避震效果、鞋款及試穿技巧等都要兼顧。對銀髮族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足部肌肉、韌帶和肌腱開始退化,挑鞋更不能馬虎。
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指出,當年紀增長,足部肌肉、韌帶或骨骼逐漸退化變得疏鬆,腳跟脂肪愈來愈薄,一旦穿錯鞋,不僅足部皮膚缺乏彈性容易龜裂,更常見拇指外翻、雞眼或足弓塌陷形成後天性扁平足、關節炎,臨床中也遇過不少跌倒骨折的案例。
「有些鞋穿起來舒適,卻不適合老人家。」釋高上解釋,許多長者愛穿全氣墊鞋,對年輕或中壯年族群適合,但長者會因平衡感變差,踏在過於柔軟的氣墊上,就如同踩在沙地,易失去平衡而跌倒。
平底鞋和夾腳拖則是鞋底缺乏彈性,穩定度及防滑效果較低,及看似舒適的功夫鞋因包覆性不足、避震效果差而不適合年長者。
適合長者的鞋款材質,陳智光說明,人造皮鞋不透氣,不僅易讓足部流汗且柔軟度不佳,真皮鞋或以透氣布料製成的運動鞋,透氣性較好;綁鞋帶的鞋款能讓鞋與腳更服貼,做到最好的調整,對年輕或中壯年來說是較好的選擇,但考量長者視力、腰椎逐漸退化,手部能做的精細動作也不如從前,以魔鬼沾黏貼的鞋款操作方便,固定效果也佳,是替代的選項。
另一項要注意的地方,陳智光提醒,銀髮族適宜的鞋款要能防滑,平底鞋穿起來雖舒適、穿脫方便卻因鞋底薄,難以做到「深」 鞋紋,鞋紋深才有較好的防滑效果。皮質製成的鞋底,缺點則是「遇水則滑」。較適合的鞋底材質,包含橡膠製成的鞋底摩擦係數較高,多數休閒鞋的PU鞋底要選擇鞋紋深的設計,原理如同輪胎,紋路深摩擦力大,橫向紋路又能提供較好的防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