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台北世大運落幕了,在沉悶的政治氛圍之外,這場運動盛事總算讓民間的力量得以全面舒展,中華健兒優越的表現讓大家對下一代刮目相看,民眾齊心一致的參與,不論是擔任義工的還是去捧場當觀眾的,無不展現出熱情友善的素質,讓國際看到台灣人真實的另一面。雖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民間所展現的軟實力,卻是政府不能忽視的資產。
這次運動盛事,中華隊獲得了二十六面金牌、三十四面銀牌、三十面銅牌的佳績,排名第三。不但打破了所有過去參加國際賽事的紀錄,成績也超出原先預期的二倍。從郭婞淳一舉破紀錄到李智凱的鞍馬完美落地,中間楊俊瀚的百米、楊合貞的滑輪、鄭兆村的標槍、莊吉生的網球、戴資穎的羽球等,都讓民眾看得熱血沸騰。我們都不知道,在台灣政治紛擾的情勢下,年輕一代運動員卻每天努力的鍛鍊,自我提升。
由於運動員的佳績鼓舞了民眾進場,從一開始擔心票賣不出去,到後來一票難求,球場上看到隨處飄揚的旗海,「中華隊加油!」之聲不絕,彷彿回到六○年代家家戶戶守在電視機前,為中華少棒加油的場面。這時候的民心是結合在一起的,是不分藍綠的。
除了觀眾的盛情讓人感動,主辦的台北市和所有工作人員的付出都值得肯定,超過萬名義工人員的付出,更是值得喝采,十二天的賽事能夠順利進行,沒有出現大的差錯,他們應該居首功。
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獎牌背後的真相,實力最堅強的中國大陸隊只象徵性的派出個人代表,讓各隊分食了獎牌,無可諱言,我們也分得了一些;而且我們占了主場優勢,靠非主流比賽得了不少獎牌,其中滑輪拿了十金、武術一金;如果以此實力要進軍奧運,我們的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政府過去一向吝於培植運動選手,從這次比賽結果可以看出年輕一代運動員的實力,政府的觀念應與時俱進。
雖然民眾在街上見到國外的運動選手時,表現得熱情大方,但是在球場上,民眾還是把所有焦點聚集在中華健兒的身上,當國外選手得分或是獲獎時,都吝於給予鼓勵的掌聲,作為地主國,顯得氣度不夠大。可見國民的素質不是一天兩天能培養出來的,這有賴長期文化的薰陶和社會風氣的形成。
最遺憾的還是運動賽事背後的政治角力,從一開始陳抗團體造成運動員無法順利進場,就為整個世大運蒙上一層陰影,後來的「王八蛋」風波仍不脫藍綠互相潑糞的攻擊場面,後來網路酸民又製造了一連串「假如國民黨辦世大運」的酸文,引發無謂的爭辯,還有人批評郝龍斌蓋錯游泳池的議論。這場賽事如果沒有當初郝龍斌和馬英九的力爭,當然不會有如今柯文哲和蔡英文的風光。政治本來就是延續的,功實在不必獨攬,過也無須推諉,功過大家都有分。
世大運看出台灣民間的軟實力十分可觀,平時就是政治玩得太過火,消耗了大家的精神,掩蓋了一些辛勤努力工作者的光芒。這十二天的「政治退位」讓大家看見台灣美好的一面,深盼政客們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