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淵(台中市/自由業)
刷新全國紀錄,摘下台北世大運一百一十公尺跨欄銀牌的陳奎儒,長得又高又壯,有人聽說他從小吃素後,都說「好可惜,如果他有肉食,搞不好就拿金牌了」。一般人都認為吃素缺少蛋白質,吃葷會增加體能。
二○○八年北京奧運餐飲總執行杜蘭透露,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奧運選手是素食者,他們證明茹素的運動成績,不會比吃葷差。
不只運動員,許多國內外的藝人為祈求永保美麗、凍齡,也都堅持素食。所以「有肉食可能拿金牌」的說法,應該更改為「因為素食才更有可能拿金牌」。
理論上,運動員應該是蛋白質的需求者,為何素食運動員卻能獲得佳績?因為營養專家只會計算運動員做多少訓練,需多少卡路里的熱量。
但是他們漠視教科書中所沒有教的,過多的奶酪和其它奶製品,滿載著阻塞動脈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高度加工的食物失去了很多書中所載的營養,而增加心肺負擔,葷食增加動物毒素的吸收及使人衰老,尤其含糖飲料,更是肥胖殺手。
營養專家也忽略了很多實證,素食者感覺到自己的頭腦靈活、消化系統更清潔、心肺循環更暢通,讓運動員更精實輕盈。而且素食能提高運動員的抗壓性,心理素質和運動耐力,延長運動員的運動顛峰期,這些都打破傳統的營養觀念。
中華隊至今在台北世大運奪得破紀錄獎牌數,激勵起國人運動風氣的同時,相關單位應導正營養觀念,讓想提升運動表現的運動員,嘗試素食,比較前後成績、身心靈後,再決定適合何種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