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緘默症 病童有痛說不出

陳玲芳 |2017.08.28
2665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小莎在家活潑多話,在幼稚園卻幾乎不說話,某天她被一名小朋友欺負、咬傷,很痛卻沒哭,也無法開口求救,直到媽媽幫她洗澡,發現身上的咬痕,她才忍不住哭了。媽媽帶她到身心科就診,確診為「選擇性緘默症」。昨日正式成立「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希望盡早幫助病童打破「緘默」。

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小貞,每天晚上都睡不好,因擔憂隔天上學時,老師和同學會逼她說話,「我不想說話,我該怎麼辦?」體育課要跑步,「我不想跑步,我該怎麼辦?」她天真地問媽媽「是不是死了,就不用上學了?」,媽媽深怕女兒想不開,結果憂慮成疾,罹患焦慮症。

病友協會發起人之一、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邱姵寧醫師表示,希望社會大眾能了解孩子「說不出話」的感受,她指出,選擇性緘默症患者年齡分布甚廣,幼稚園、小學、高中、大學生,甚至出了社會,進入職場,都可能因這項情緒困擾影響人際關係、課業及工作表現。

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理事長黃晶晶說,發起人中的家長和選擇性緘默者,過去就像親身經歷一場沒有人了解的戰爭,日復一日的孤軍奮鬥。他們希望,未來的選擇性緘默者和他們的家人,不必重覆他們走過的艱辛路程,希望緘默者及早得到協助,克服緘默,即使仍然緘默,也可在接納和彈性下,自在地生活甚至發揮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