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但對研究米有三十年經驗的余政隆(圖/謝梅芬)來說並不適用。
【本報高雄訊】人們常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但對研究米有三十年經驗的余政隆來說並不適用。余政隆在自家工廠有間專屬的米博物館,收藏一千五百多種,來自三、四十個國家的米,他說世界各地的米都各有特色,優缺點不一,他專門研究混搭各國的米,讓煮出的飯口感更好。
研究米,讓他更愛收集各國不同的米,他的工廠內有間專門存放來自世界各地米的空間,宛如是米博物館,余政隆說,米有不同顏色、形狀,一般白米以日本的月光米口感最好。
他也收藏歐洲的米,像義大利米足足有台灣蓬萊米的兩倍大,主要燉飯用,做出來的燉飯,中間米心偏硬,「亞洲人也許覺得沒有熟,對歐洲人來說,這才是正常的」。除了研究米,他更鑽研煮飯,「飯煮得不好吃,米再好都沒有用」,余政隆說,一般人煮飯都用一種米,但他目前正推動冷凍熟飯,配合飯糰口感,通常都是用多款米粒不斷的混搭、調和,才煮出不同口感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