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可可托海地質公園的美麗風光。新疆地處內陸,因此可可托海並不是真的海洋,哈薩克語為「綠色的叢林」、蒙古語稱「藍色的河灣」,亦有「中國第二極寒」之稱,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美景。圖/觀語
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錢鶴灘
掌握時空
文/星雲大師
掌握自己的人,努力奮發,才有成功的希望;洞悉生命奧妙的人,知道人生的轉折,才有美好的成就。人活在時空裡,如果能夠掌握時間和空間,則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不為難也!
一個人出生以後,他的生命時間是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都已經有了內定,但如何運用有限的時間,發揮無限的大用,則看各人的智慧而定。有的人一日可以當千年用,有人是百年如一日。時間的長河對人類都是平等的,人命雖有長短,但是時間對人是老少無欺,你善用時間,活用時間,時間的機器就可以控制在你的手裡。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凡事要能「限時完成」、「限時專送」;即使是淨土宗吧,念佛的人也要懂得「剋期取證」。
農人的收成以一年為期,工商的運轉以三年為期,青年學子讀書以十年寒窗為期,最後他們不都能一舉成名嗎?掌握時間的人,必然會善於運用空間,有的人偌大的庭院,不知何用?但有的人一瓦之地,可以種植菜圃;有的人高樓大廈空著無用,有的人一榻之地,運籌帷幄,操縱世界。
時間是一日復一日,一去永不回,但是有的人明日復明日,因循苟且,生命的時間就在這樣沒有計畫中過去了。空間,有的人貧無立錐之地,不久他也可以擁有廣大的庭院土地;有的人良田千畝,土地萬坪,到最後成為他姓所有。
有的人因為覺得時間苦短,藉著晨曦黎明,掌握著黃昏曉夜,爭取分分秒秒,終於踏上成功之路;也有的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以為偷閒懶惰是人生樂事,等到懊悔時間已去,再不回來的時候,時間不會因你惋惜而給你少許的慈悲。
有人為了爭取土地,鬧土地革命,土地歸公,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但是廣大的庭園怎麼可能歸為他有?豪門巨宅怎會讓別人居住?時空運轉,實在是最公平不過了。不過,因為時空不屬於個人所有,而是屬於世界共有。你在公有的時空裡,你能把握時空,時空才會屬於你所有;你不善自把握,則時空如流水,會悄悄的散失而不再屬於你所有。所以希望有時間、有空間的人,大家要好自運用。
──摘自《迷悟之間》第七冊 第八十頁
【作者介紹】
錢鶴灘(一四六一~一五○四),明代狀元,名錢福,字與謙,松江華亭(今上海)人。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而以「鶴灘」為號。天資聰敏,七歲即能作詩文。一日,家有賓客前來賞菊,客人吟誦:「賞菊客歸,眾手摘殘彭澤景。」錢福應聲對曰:「賣花人過,一肩挑盡洛陽春。」眾人皆驚歎於他的才華。與同縣顧清、沈悅齊名,人稱「三傑」。
著有《鶴灘集》、《尚書叢說》等,輯有《唐宋名賢歷代確論》傳世,其〈明日歌〉更是膾炙人口,曾被選為中、小學古典文學教材。
【生活佛法】
●生活在這個忙碌的社會,如果不能隨時利用零碎的時間,一定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無所適從。我們必須拾綴零碎的時間用心思考、把握「浮生半日閒」的片刻,才能完成許多的心願和事業。
●人生不是一昧地工作賺錢,也不是一昧地追求享受,要讓自己的身心經常與善法相應,心靈更提升才最重要。因此,一日之中可以安排自己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但利己又利他。以下有四點建議:
1.禪坐五分鐘:調心最簡便的方式,不外禪坐。禪坐是一種心地功夫,什麼時間都可以坐,經常訓練禪坐,久而久之,心性也會變得更柔軟,甚至體會到三千大千世界就在一心之中。
2.運動五千步:步行,雖然是一種非常簡單、不費力的運動,但是醫學證明,走路確實可以改善健康狀況,而且走路不受空間的的限制,大家可以多多步行。
3.善事做一些:人之所以能夠生存,是眾人給予的因緣,因此,每一個人應當以感恩心來回饋社會。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就伸出援手;有能力做的事情,則直下承擔。
4.三餐要節儉:飲食方面,吃得健康最重要,有些人為了貪欲,三餐要求美食、佳餚,想一想,世間上還有許多人三餐不繼,我們怎能為了吃而揮霍無度呢?
──節錄自《人間佛教語錄》中冊,〈生活觀〉、〈管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