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蕭惠珠大樹報導】佛法能和文創搭上線嗎?宗教信仰和商業利益如何取得平衡點?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二十四日公開分享佛館成功結合文創弘法的「武林祕笈」:非佛不做、不與民爭,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落實佛法生活化與生活佛法化。
二○一七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推出藝術設計與管理高端人才培養專案,由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率領三十餘成員,二十四日到佛館取經,如常法師暢談「佛教文化創新之思惟」,說明佛館如何透過文藝化、電影化、人間化與國際化,用創新方式弘揚人間佛教。
負責安排課程的中華民國社區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邢聖得表示,佛館在設計佛教文創商品領域上成果斐然,而佛教文創相關產業在大陸正火紅,所以學員非常期待到佛館參觀。
如常法師強調,佛教不只是宗教,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佛館從建築到內涵,都緊扣中華文化、常民生活的本質;如常法師以承辦「星雲大師一筆字展」為例指出,推出一筆字展的原始動機,是希望讓佛教有機會走入博物館,讓佛教文化自然融入常民生活。從十餘年、百餘場的辦展經驗中,他發現「文創就是生活的日常」,當佛教、博物館與藝術文創三者結合,就能引發生活佛法化的效應。
有學員提問,如果想和寺廟合作推展文創商品,如何在信徒發心和商人營利的角色衝突中找到平衡點。如常法師建議,提案前最好先深入認識佛教文化,雙方有了共同語言,推展佛教文創會比較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