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與否有絕對的關係,泰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十年前,泰銖瘋狂貶值,而陷入金融危機,導致經濟泡沫一夕之間破滅,從房地產商、房地買家到銀行、金融公司全線蒙受重創。曼谷市內至今仍然可見許多當年建了一半的爛尾樓,就是最好的見證。
當時東南亞經濟體迅速受到波及,引發震驚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由於危機源於泰銖貶值,所以也稱為「冬蔭功(泰式酸辣蝦湯)危機」。為了協助泰國度過難關,國際貨幣基金會及部分國家決定向泰國提供總額為一百七十二億美元的緊急救援貸款。
本身就是精明商人的泰國前總理塔信於二○○一年帶領「泰愛泰黨」贏得大選出任總理。在他的治理之下,泰國經濟急速復甦,塔信本人更在二○○二年八月宣布提前兩年還清前述貸款。
由於當年國際貨幣基金會提供緊急貸款時定下苛刻條件:要求泰國政府通過國營企業私有化、破產法、修改外商投資法等十一份法律文件。泰國百姓深感屈辱而把上述文件稱為「賣國契約」,一直要求泰國政府予以廢除。
所以塔信在做出提前還款宣告時是十分自傲的,他建議政府機關、商社和主要公共場所自當年八月一日起懸掛國旗,以激發百姓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那段時間,可能是泰國近代國勢最強盛的時候。連已逝的新加坡開國總理、曾經被稱為亞洲強人的李光耀都公開預言,塔信將會成為區域的領導人。
然而不旋踵間,聲勢日盛的塔信樹大招風,許多政敵憂懼他將獨霸泰國政壇,因此自二○○四年起就開始合縱連橫,街頭運動、司法操作齊頭並進,目的就是將他拉倒,終於在二○○六年九月由軍方發動政變把他推翻。
從那時到現在長達十一年的時間,泰國大都處於政治不穩的狀態,塔信體制多次藉由選舉還魂復辟,但又多次遭到推倒,甚至在二○一四年又引發一次政變,也使得塔信體制創下歷經兩次政變,都無法徹底予以消滅的紀錄。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泰國的經濟這麼多年來也跌跌撞撞,缺少穩定發展的環境。
現在的泰國軍人政府二○一四年五月政變後上台以來,許多政策都顯得很不確定,導致當地企業不敢在國內投資,而紛紛將資金轉移到國外。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資料顯示,泰國企業去年在國內的投資有十六億美元,但在海外投資卻高達一百三十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泰國企業過去五年的海外併購累計金額達四百八十億美元,比上一個五年的一百九十億美元增加一倍多。
泰國軍政府當然也明瞭發展經濟才是應道理,因此已開始積極推動東部經濟走廊計畫,希望在明年就可以啟動投資,並且能夠與中國大陸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地跨北柳、春武里和羅勇三府。泰國當局要將該地區發展成一個工業、基礎設施和城市發展在東南亞都是數一數二的地帶。
整個計畫包括了擴建羅勇的烏塔堡國際機場和蘭乍邦海港、修建曼谷至羅勇的高速鐵路、完成區域內鐵路線、建設高速公路以及修建醫院等,發展臨空、新型汽車、智能電子、高級農業及生物科技、食品加工、旅遊、機器人、醫療保健、生物材料及信息技術等十大產業。
東部經濟走廊計畫是要在二○一七至二○二一年間投入四百四十億美元,百分之八十的資金將來自私營部門,其餘的資金則來自政府。
軍政府現已上台三年,對於所承諾的選舉無法一直拖延下去,而塔信體制還在一旁虎視眈眈,想要靠選舉再起。到時一池春水又被攪亂,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