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中原(前國防部戰略規劃司簡任副處長)
美國總統川普六月三十日在白宮接見來訪的南韓總統文在寅,雙方在會談中聚焦北韓核武議題時,川普明白指出美國對北韓的「戰略耐心」已經結束,且現在是做出「堅定回應」的時候了。
朝鮮半島未來是否會爆發局部戰爭,甚至走向全面戰爭或核武戰爭而撼動東北亞和平,研判仍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的角力結果。第一、美國的「戰略耐心」程度,是否真正到底?第二、北韓的「戰爭邊緣」策略,是否繼續推行?
北韓第三代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自從二○一二年四月陸續完成黨、政、軍接班及全面掌控國家權力後,延續前國家領導人不惜與周邊國家一戰的「戰爭邊緣」策略,近年來持續進行核武試爆、長程飛彈試射,主要目的在打造北韓成為世界核武強國,增加其在國際上的談判籌碼。
北韓核武與彈道飛彈技術等發展,一直是東北亞最大安全問題,不僅直接威脅南韓、日本與美國,也進而影響到區域內各國的穩定、平衡與發展。早在一九七○年代,美國即開始關注北韓核武發展問題,一九八八年更向國際社會公布北韓已開發核武項目的訊息,此舉引起北韓當局的強烈不滿和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一九九○年代起,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進行核項目調查且對其實施經濟制裁。二○○二年美國公開把北韓視為「邪惡軸心」,並將其列為核打擊對象之一。
但上述的經濟制裁、外交威嚇,以及後來舉行多次的「六方會談」等作為,皆無法逼迫北韓放棄核武發展企圖。因為二○○六年十月至二○一六年九月期間,北韓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仍陸續完成了五次核試驗。
二○一七年一月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北韓連年的軍事挑釁行為,顯然已無「戰略耐心」,因為川普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未來處理朝鮮半島危機的所有選項都不排除,亦即暗示美國可能會採「軍事手段」解決北韓問題,甚至必要時美國會「單獨行動」。
然而,即使美國放出風聲,但已把核子武器、洲際飛彈視為是國家生存唯一希望的北韓,根本不畏懼川普的警告。
二○一七年七月四日北韓在美國即將慶祝國慶日之際,首次成功發射一枚「火星十四型」的洲際彈道飛彈。據北韓官方媒體《朝中社》報導,當天飛彈飛行九百三十三公里,上升最大高度為二千八百零二公里,飛行三十九分鐘後準確擊中目標;美國軍事專家估算,該飛彈射程約達六千七百公里,可及於美國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等美國邊緣領土。以上事實說明了,北韓在短期內將可擁有洲際核飛彈打擊美國的能力。
未來北韓如果堅持「戰爭邊緣」策略,繼續試射戰略武器的挑釁態度不變,且不接受國際提出的任何和平方案。
上述情勢演變下去,再加上美國為保護境內國土安全與維護人民生命的戰略考量,以及對北韓的「戰略耐心」亦完全喪失的情形下,則研判朝鮮半島遲早會爆發戰爭,且極可能就是由美國先發制人攻擊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