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十四歲陳先生,嚼檳榔已逾二十年,三、四年前健康檢查時,發現口腔白斑,所幸切片檢查皆為良性增生,手術切除後雖無大礙,但依舊無法戒除嚼檳榔的習慣。直到今年,再度接受口腔癌篩檢時,醫師目視到左舌邊緣有長久不癒的潰瘍和下牙齦腫塊,切片檢查,證實為初期口腔癌。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蘇旺裕與醫療研究團隊,日前證實「菸檳族每兩年一次口腔目視篩檢,可以有效降低二成六死亡風險」,研究獲國際知名醫學期刊《Cancer》(癌症)刊登,為全球首篇針對年滿三十歲、有吸菸或嚼食檳榔者之研究。
由於過去對口腔癌大規模篩檢的實證文獻極少,導致許多人對醫師「用眼睛來檢查有無口腔癌」感到質疑。為降低口腔癌死亡率,「大腸癌、乳癌、口腔癌篩檢監測中心研究團隊」接受國健署委託,分析自二○○四年起全國二百三十三萬人次參與之口腔癌篩檢資料。
在歷經九年長期追蹤下,發現菸檳族定期接受口腔癌目視篩檢,可以有效降低二成六的死亡風險,同時也可以減少二成一的晚期口腔癌發生。
蘇旺裕表示,台灣是全世界唯一長期針對全國口腔癌「高風險菸檳族群」實施篩檢的國家,在癌症諸多預後因子之中,癌症期別的影響最為重大。大致而言,口腔癌五年存活率早期約七到九成,晚期僅約二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