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受雇醫師將於二○一九年全面納入勞基法,衛福部展開先期作業,八月起住院醫師每周八八工時降至八○小時。六月已率先實施此制的台大醫院明顯感受到「陣痛」,內科檢查排程更久、開刀台數減少,整體服務量銳減,主治醫師輪班時數暴增,連患者就醫也明顯感受到變動的影響,之前一例一休還無解,如今雪上又加霜。
開刀患者 病情輕只能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暑假就醫患者多,手術量相較平常增兩到三成,婦產部平均單月三百台刀,即使專科護理師、主治醫師加入排班,以僅有兩名住院醫師人力,面臨工時縮減,手術量勢必減少,不少預定暑假開刀的患者恐得等到開學後。
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常傳訓也說,夜間、假日刀將受影響,預估手術量約縮減一成。
不只是手術量減少,一位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透露,住院醫師幫患者做檢查,因報告無法在當天處理完成;以腦波檢查為例,檢查量從五人變兩人,病人等待檢查從兩個月變四個月。
住院醫師工時調降,但台大醫師透露,「衛福部上有政策,醫師下有對策」。劉偉民說,若是住院醫師希望完整學習手術,即使到了下班時間而手術到一半,也不好意思放下工作直接下班;一名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也透露,當住院醫師工作量大時,也曾表面打卡下班,私下還在上班。
減輕工作 吸引住院醫師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說,醫師雖會填寫班表,但醫院評鑑也只看值班表而定,要造假很容易。即使到了下班時間,仍要把病歷打完,沒打完就會被扣錢,住院醫師不足,曾有一人顧十九床病人的情況,原本傍晚五時下班,打完病歷已晚上九時。
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表示,需二十四小時照看的加護病房,健保給每床醫師診察費僅三百多點(一點約一元),如今從一人改為兩人輪班,夜班還不加價,健保給付跟不上改革腳步。
醫勞盟理事長儲寧瑋表示,歐美等國住院醫師工時約四十小時,台灣住院醫師工時偏長,且住院醫師必須花時間學習,不該長時間工作,調降住院醫師工時是醫界期待方向。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此次調降工時參考美國「住院醫師工時指引」訂定,降低工時、減輕工作量吸引住院醫師投入。而健保給付急重症醫療,近年給付點數都有上調,也是為了因應住院醫師工時調降所作的配套措施,民眾就醫習慣的改變,讓病情不急的患者稍加等候,也還需一段時間才能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