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迷影思 《蕩寇風雲》走下神壇的戚繼光

文/朱玉昌 (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2017.07.01
2184觀看次
字級
電影藉著倭患重新檢視大明政治的貪贓弄權,反映王朝下無處不在夾縫裡求生的潛規則,方為導致江山暴露出讓人染指垂涎之機,釐清「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進一步合理光明和黑暗是並存於每個民族社會角落,「正」與「邪」非屬哪一方的專利產物。圖/中新社、網路
趙文卓飾演名將戚繼光。圖/中新社、網路
《蕩寇風雲》改編戚繼光的事跡,導演陳嘉(右四)與趙文卓(右三)等主要演員出席電影發表會。圖/中新社、網路

文/朱玉昌 (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電影藉著倭患重新檢視大明政治的貪贓弄權,反映王朝下無處不在夾縫裡求生的潛規則,方為導致江山暴露出讓人染指垂涎之機,釐清「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進一步合理光明和黑暗是並存於每個民族社會角落,「正」與「邪」非屬哪一方的專利產物。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倭寇總指揮熊澤,見台州之戰大勢已去,望著身先士卒於火海中不斷奮戰的戚繼光,發出了如此讚嘆語。這句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裡的文字,當是電影《蕩寇風雲》在片尾雙雄對決前,為歷史名將戚繼光掃除倭患功業之事,精心設計的一分總結。

影片自戚繼光出場,臨危受命接手俞大猷的岑港戰役,到為招募新軍下鄉訪視,目睹義烏人保衛礦產而與搶奪者大舉械鬥時的勇猛,進而收編義烏礦工組訓成戚家軍,再到寧海攻戰、新河力戰及花街會戰,劇情以不破哏方式,圍繞著《孫子兵法》這段文字鋪陳,直到倭軍主力潰走瓜鄰江畔,才由寇首一語道出戚繼光的軍事天分。

這種只作不說,又反覆凸顯主角優勢的表現手法,戲劇中雖不陌生,卻也非常見,或許,劇組拍攝過程並無在這點層次上作過深度琢磨,但影片剪輯下來,足可理出一套無心插柳的技術邏輯。

不可否認,創作是由邊作邊修正中圓滿,故事底子不用過滿、過於花俏,元素對,方向正確,能夠有效掌握一個核心,再添加幾許細枝末節,端上檯面的戲,就可以讓觀眾來不及思索,待回神才覺甘甜。

模擬復原戚氏兵法

《蕩寇風雲》講述明朝嘉靖年間,浙閩粵倭患嚴重到動搖大明國本,戚繼光奉旨討伐倭寇,故事根據《明史》參雜「野史」,在還原歷史片斷下,再融合戚繼光手著《紀效新書》延伸而來。戚繼光一生抗倭十四年,歷經大小戰役八十餘次,本片以俞大猷、戚繼光聯手的岑港戰役拉開序幕,著眼戚繼光剿倭歲月中以寡擊眾的台州大捷,選擇重返最為壯闊的花街巷戰與動人的新河防衛兩場大會戰。

新河為戚家軍家眷所在地,影片中的新河之戰忠實挑戰戚繼光領兵力戰寧海而不在家鄉的事實,刻畫妻子戚王氏如何豎起戚家軍旗幟,領著全城老弱婦孺頑強抵禦,並等待救援的可歌可泣過程。

花街巷戰具體反映雙方軍力的懸殊,戚家軍雖僅有一千五百人,因地形優勢,巷戰反倒使為數龐大的倭軍呈現綁手綁腳的致命傷。導演陳嘉上用心雕琢巷戰面貌,依江南小鎮街道巷弄彎曲形勢,模擬復原戚氏兵法「鴛鴦陣」的「變陣」威力,鏡頭展現由藤盾兵、狼筅兵、長槍兵順勢演化的六人組「兩儀陣」與三人組「三才陣」,前後左右輪番出擊,精采絕倫處堪作全片最吸睛的亮點。

每個社會正邪並存

全片脫離「好壞」公式中涇渭分明的敘事旋律,並未一昧地醜化入侵者角色,而是給予各為其主的忠貞、敬業、尊重與從容。從中,藉著倭患重新檢視大明政治的貪贓弄權,反映王朝下無處不在夾縫裡求生的潛規則,方為導致江山暴露出讓人染指垂涎之機,釐清「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進一步合理光明和黑暗是並存於每個民族社會角落,「正」與「邪」非屬哪一方的專利產物。

將歷史放在個人作為主線,個人塑造就不能太過單調平面,於是,稗官野史裡戚繼光與夫人戚王氏,「大英雄,妻管嚴」的部份生活日常,成為調劑肅殺之氣的幽默。畫面裡,場景布置、兵器道具、演員服裝,再再展示劇組考究認真的負責態度,尤其,主要角色設置上也有一定的水準,其中洪金寶飾演的俞大猷,不無令老影迷聯想起《忠烈圖》的身影。

《蕩寇風雲》劇情剛好延續著一九七五年名導胡金銓作品《忠烈圖》,兩部電影同樣都是剿倭故事,不同的是,《忠烈圖》的歷史主角是俞大猷,洪金寶飾演被殲滅的倭寇首領博多津,在時隔四十多年後,洪金寶由入侵的倭首轉身為抗倭名將俞大猷,這個安排,顯然有著傳承和緬懷大師的味道。

以香港導演陳嘉上拍片的經驗,相較於大陸多數導演,具有更銳利的商業嗅覺,處理商業片的精確度理應熟練,可能礙於一百二十分鐘內顧及的面向難以割捨,拖沓結果,弱化了主線力度,幾場本可帶給觀眾悲壯情緒的戰爭戲分,無法適時帶出昂揚的氣氛,可惜了一次墊高掌握大戲高度的機會。

就一部商業電影而言,這部影片仍有基本的流暢節奏,戲裡充滿諸多亮眼的武俠元素,或許喜愛歷史的觀眾會倍感距離史詩太遠,但換個角度欣賞,這是部寓教於樂,結合歷史知識的商業電影,並不是歷史紀錄片,如有這樣的認知,收穫一定不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