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別怕跟孩子 談死亡 文/施佩君 |2017.06.25 語音朗讀 44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荷蘭知名童書作家皮姆.凡赫斯特的《愛,無所不在》以孩子的視角正視死亡,韓國作家文智娜則在《寧靜又美麗的回憶國度》裡為失去父親的一對小兄妹,安排了一趟奇幻旅程。copyright © 2015 Clavis Uitgeverij, Hasselt - Amsterdam-New York. 荷蘭知名童書作家皮姆.凡赫斯特的《愛,無所不在》以孩子的視角正視死亡,韓國作家文智娜則在《寧靜又美麗的回憶國度》裡為失去父親的一對小兄妹,安排了一趟奇幻旅程。繪圖/文智娜 《愛,無所不在》文:皮姆.凡赫斯特 圖:莎莎弗拉斯・德・布魯茵 出版社:字畝文化 文/施佩君 荷蘭知名童書作家皮姆.凡赫斯特的《愛,無所不在》以孩子的視角正視死亡,韓國作家文智娜則在《寧靜又美麗的回憶國度》裡為失去父親的一對小兄妹,安排了一趟奇幻旅程。兩本美麗又讓人心安的繪本,充滿正能量,值得一讀。 兩年前,陪伴我九年的橘貓離開了,從發病到死亡的過程,當時四歲的兒子,一路參與。老橘貓看著兒子出生、長大,感情甚佳。我來不及去想怎麼和孩子談死亡,幸好從發現遺體到處理完畢,孩子的情緒都很穩定,不時還會嘻笑安慰淚流不止的我。直到睡前,他突然放聲大哭,說:「貓咪死了,我好難過,雖然我知道他就不會生病不會痛了,可是我還是很難過啊。」他哭得聲嘶力竭,又說:「牠是我的好朋友,我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牠,我不想要牠死掉,死掉我就看不到牠了。」孩子清清楚楚的說出他的感受。哭到累了,臨睡前又問了我一句:「媽媽,貓咪死了,會不會再活回來?」 在死亡面前,我與四歲小孩無異。面對死亡,是一種虛幻的感覺,明明是那麼熟悉的,可以見可以聞可以觸摸的生命,一夜醒來,變成一具陌生的冰冷的僵硬的屍體,然後消失,不見,死了,沒了。讓生者的思念如沒有目標的箭,漫天射出,啞然墜地。 死亡,是很多人不願意談,但所有人終其一生都要面對的課題。特別是驟然失去所愛的家人、眷屬、朋友、寵物時,要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悲傷、創痛、孤獨、挫折,甚至憤怒罪惡,談何容易。我很喜歡聖嚴法師的一句叮嚀:「唯有生者安,亡者才會安」,但生者如何安?如何是安?在我讀到《愛,無所不在》和《寧靜又美麗的回憶國度》時,懂了。 死亡是自然的過程 荷蘭知名童書作家皮姆.凡赫斯特(Pimm van Hest)是《愛,無所不在》的文字作者,他從孩子的視角,寫小女孩失去母親的故事,他在受訪時說:「我希望讓孩子知道,死亡是自然而然的生命過程」、「我不建議刻意將有關死亡的議題與孩子隔離,也不贊成說一些故事來削弱那些痛苦而真實的感受,死亡並非長眠,死亡就是死亡,孩子既聰明又敏感,即便成人小心翼翼不多說,孩子還是感覺得出來。」如此無懼的直視死亡,是許多成人所忌諱的,所以他在故事裡寫:「沒有人想討論死亡這件事,大家什麼話都不說,就像媽媽現在一樣。但小蘭不願安安靜靜……」「不願」是一種抗拒,抗拒這種不明所以的擺布,於是孩子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死亡,「小蘭決定去找她……已經去世的媽媽」。 接著就像拼圖一樣,小蘭詢問每一位家人的看法,從他們的回答中拼湊出答案:媽媽是小熊,小熊裡找得到媽媽;媽媽在東西裡,東西裡找得到媽媽;媽媽是邦尼兔,邦尼兔裡找得到媽媽;媽媽是大自然,媽媽是玫瑰,媽媽是風,媽媽是星星……最後小蘭明白了,「媽媽在每一個地方」。層層推進的情節是美麗的安排,在作者如詩般的文字中,我們和小蘭一起看見母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 插畫家莎莎弗拉斯.德.布魯茵(Sassafras De Bruyn)出色的繪圖讓《愛,無所不在》更有人性溫度。她用顏色記錄小女孩的心路歷程。一開始的色調陰沉濃重,加上晦暗糾結的色塊與筆觸,是與所愛者別離時所感受的苦;儘管繪者不忘留下一線曙光,讀者仍會在大片陰影中感受女孩的失措與不安。但慢慢的,隨著女孩的追尋,陰影面積漸漸變小,取而代之的是溫暖色紅、橙、黃;然後是象徵寧靜、平和、療癒的綠色、藍色,畫面逐漸輕盈明亮,小蘭臉上也終於出現笑容。小蘭從回憶中重新找回與母親的連結,她把心,安在無所不在的愛的牽繫中。 誠實理性提供資訊 同樣是以失親為主題的《寧靜又美麗的回憶國度》是韓國作家文智娜的作品,她在書裡為失去父親的一對小兄妹,安排了一趟奇幻旅程,讓他們的思念在寧靜國度中得到寄託,再重新回到現實。 《寧靜又美麗的回憶國度》的文字、圖畫都很簡潔,沒有太多情緒心思。是作者以為小孩不懂死亡?對死亡沒有感覺嗎?我認為不是,從書後的推薦序推測,文智娜自己經歷過喪父之痛。她選擇用色彩鮮明的圖畫、充滿幻想的故事來面對死亡,是她想傳達給小小讀者面對生命結束這種天經地義的事情時,能有更正確、更正向的態度。 再小的孩子對生命的存在和消滅,都會感到好奇和不解,進而對死亡產生恐懼和焦慮,成人見此,往往心生不忍,但成人愈急著為小孩緩解死亡帶來的困擾,反而愈加重孩子的恐懼與焦慮,這時候誠實的、理性的提供關於死亡的具體資訊,反而對孩子有幫助。 所以我們在書裡看到,兩個孩子,小俊和允兒,在葬禮過後,問另一個房間裡孤獨望向遠方的母親:「爸爸在哪裡呢?」「爸爸去了很遙遠的國度,那是個寧靜的國家。」母親回答。 此時,孩子的心境與大人當然是不一樣的,所以文智娜在圖畫中,用不同的房間不同的背景色,區隔出喪夫與喪父的心情。母親讓兩個孩子了解「死亡是離開,到另一個國度生活」。於是小俊和允兒想到用寫信的方式表達思念,而這封信要如何寄到寧靜國度,文智娜以信折成紙飛機,飛進掛在牆上的畫裡做為故事的轉折,引導孩子進入一個有動物朋友、自然美景、還有父親留下的記憶圍繞的奇幻國度。 佛教稱死亡是「往生」,因為死,是生的開始;死亡不足懼,怕的是我們放不下,不能安。《愛,無所不在》和《寧靜又美麗的回憶國度》是兩本美麗又讓人心安的繪本,充滿正能量,值得一讀。 前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 為自己加油!《米爾頓的秘密》 下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 正確對待孩子錯誤的方式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09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 作者其他文章【閱來悅愛】《白兔夫人》、《超無聊的o星球》 讓人開懷大笑的吉勒.巴舍萊【閱來悅愛】《我和媽媽在月亮的肚子裡》 神祕靛藍色的母愛【閱來悅愛】《啾啾的媽媽》 沒有血緣仍是一家人【閱來悅愛】《我是船》五味太郎的人生風景【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