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鴻是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零到三歲、三到六歲翻譯講師,擁有近二十年幼兒教育經驗,他教導爸媽如何不發飆,就能優雅教養孩子的祕訣。圖/野人出版提供
羅寶鴻是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零到三歲、三到六歲翻譯講師,擁有近二十年幼兒教育經驗,他教導爸媽如何不發飆,就能優雅教養孩子的祕訣。圖/野人出版提供
文/羅寶鴻
羅寶鴻是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零到三歲、三到六歲翻譯講師,擁有近二十年幼兒教育經驗,他教導爸媽如何不發飆,就能優雅教養孩子的祕訣。
以前我的恩師——台灣蒙特梭利界權威吳玥玢老師曾經跟我說過:孩子被提醒規範後出現反彈、情緒時,當下不要跟他說道理,要「秋後算帳」。
「秋後算帳」的意思是在事後找到適合的時間點、空間點,再跟孩子討論;而不是在當下孩子犯錯時就對他「曉以大義」;因為陷在情緒裡時,不論孩子或成人,其實都很難把大道理聽進去,尤其是當自己犯錯的時候。所以,「不要跟不講理的人講道理」。
「秋後算帳」不是大人在事件之後找時間跟孩子「以牙還牙」、「有仇報仇」的手段,千萬不能誤解。
培養孩子正面的態度
天下沒有不會犯錯的孩子,很多時候我們也必須經驗錯誤才會有所學習。透過事後跟孩子討論,我們不但可以跟孩子檢討錯誤是什麼、有什麼值得學習、下次可以有什麼更好的作法,還可以培養孩子以正面的態度對待錯誤。
在孩子情緒過了高峰、恢復穩定之後;可以選擇午睡前,或晚上睡覺前孩子心靈比較放鬆、沉澱的時候,並且在一個安靜、不被打擾、允許彼此坦誠對話的空間進行。
成人必須注意:我們的目標並不是要在秋後算帳時「數落孩子的不是」,而是要跟孩子:
一、以尊重、客觀、不對立的方式討論今天發生的事件。(也可以利用布偶表演的方式,演繹出今天孩子發生的事情。)
二、從事件中孩子的選擇與結果,討論「下次正確的選擇/更好的作法是什麼」,加強孩子的正確觀念,讓孩子知道下次要「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在討論中重申「兩個選擇」,讓他知道再做不正確選擇會有的結果。
四、若家裡有宗教、祈禱的文化,可以帶入一段簡易、溫馨的祈禱/懺悔儀式,淨化孩子心靈。
五、最後,必須以「我相信你下次會進步的」、「我愛你!」來大團圓抱抱結局。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我常跟老師家長分享:「我們從小對孩子所說的話,長大後會成為孩子內心跟自己說的話。如果我們從小對待孩子的錯誤都是以嚴厲、責備、怒罵的方式,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個容易自責的人。這種人對自己親密的人或年幼的孩子,都很容易會把內心的憤怒投射到他們身上,造成對方的傷害。
所以,作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要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犯錯時的態度,不要把上一代留給我們的遺憾,繼續傳承到下一代的孩子身上。
相反的,如果我們能用包容、接納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錯誤,孩子以後也就能用正面的態度面對自己的錯誤、別人的錯誤。孩子未來的世界,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更美好。」
在事發當下跟孩子討論、責備孩子,是沒有太大教育效果的。「秋後算帳」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也藉由錯誤讓我們與孩子更貼近。
我自己以前就是一個很容易自責的人,所以很了解這方面的痛苦。但今天在我孩子身上,我看到因為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錯誤,所以我兒子以後的個性,將會跟我有決定性的差異——他不會像他父親那樣有自責、罵自己、打自己的性格。
(本文摘自《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