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學都要求學生要通過多益、全民英檢等測驗,且分數達到標準才可畢業。
台灣國際競爭力逐漸薄弱,高教畢業生長期低薪,英文能力不佳也是主因。為何國高中拚命學英文,上大學後,程度竟然不升反降。學生有時間滑手機、玩社團,為何不充實對自己及國家社會有幫助的英文能力?
英文程度不好,職場上相當吃虧。有個專業能力不錯的朋友,外國企業要來挖角,待遇高出好幾倍,卻因英文不好無法應試。
也有人說法律或中文系不需英文。殊不知,法律系將來當上律師,倘有外國人上門,就沒本事接案。中文也有機會發揚國外,與外國人士或文藝團體交流,怎能說不需要?
除校外機構舉辦英檢,學校也要開設課程或舉辦類似檢定,提供多重選擇。設英文畢業門檻,讓大學畢業生具有基本國際英語水平,增進國際觀、未來發展及就業機會,利遠大於弊。
曦曦(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