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台北世大運而興建的「台北市網球中心」,原先通知今日峻工,但台北政府卻宣布「峻工延後」,十一日由部分球場先啟用,辦理測試賽性質的三項「未來級」(獎金較少)的「台塑盃國際網球賽」;回顧過去四十年,台北市渴求有一個網球中心的煎熬,看來還沒有中止。
十天前國內網球界接到通知,六月九日蔡英文總統、柯文哲市長將參加峻工啟用典禮;原先大家以為從此北台灣將有一個標準的網球中心,而今年八月十九日開幕的「台北世大運」,台北市終於可以擺脫「沒有標準網球場,不可以辦高層級網球賽」的恥辱。
沒想到位在民權東路的這個網球中心,波折一個接一個,十一日開始的台塑盃網賽總獎金二點五萬美元(約台幣七十五萬元),接下去一周,還有男、女各一項「未來級」的國際網賽接著舉辦,看來作為比賽的幾面球場沒有問題,但是相關的周邊設施,如職員辦公室、球員、裁判、球童休息室,媒體室可能都無法齊全。
台灣的網球水準在整個亞洲來講,最近二十年來一直很驕傲地排在前五名,有幾年甚至到前三名的領導地位,當日本、香港、南韓在三十多年前就有數個包括有數千個座位、可以轉播電視的「中央球場」、「第一球場」、「第二球場」……時。
慢慢崛起的中國大陸,也在二十年前的北京、上海,乃至全國二十幾個城市,都有五千座位中央球場的網球中心,而我們台灣只有二十年前在高雄蓋了一個陽明網球中心。
由於陽明網球中心已老舊,被ATP(男子職業網球員協會)警告不符標準,不可辦比「挑戰級」更高層的比賽。而台北只能靠「小巨蛋」苦撐,多年來很委屈地辦理兩場比賽同時進行的WTA女子網球賽。
一九九五年的「民生杯」比賽期間,所有球友發起向台北市政府呼籲「蓋網球中心」的大型活動,在球場掛長布條、在休息室設簽名簿,兩天內簽了二十本冊子,他們很慎重地籲請市長來看看,市長黃大洲沒來。
當時的新科立委洪秀柱,在教練張思敏陪同下也來聲援,簽名簿由台北市體育場長蔡特龍接下,從此,大台北地區向政府呼籲「首都沒有網球中心很丟臉……」的聲浪,一直沒有停止。
這三十年來台灣的網球人才備出,從何秋美、王思婷以後,有王宇佐、盧彥勳、莊佳容、詹詠然、張凱貞等,在「四大公開賽」、東亞運、亞運屢創佳績,去、今兩年,中華女網隊還寫下新紀錄,打進世界十六強,成績超過田徑、游泳、籃球、足球等,是我國模範運動團隊。
但是政府給網球選手的硬體設備奇差無比,簡直和選手成績不成正比。
台北市網球中心有十六面網球場,包括一座有四千多個座位的中央球場,還有第一、第二球場,以及台北地區非常重要的四面「室內球場」。
可是這個新的網球中心,不但無法在九日峻工落成,現在想在十一日展開三項「台塑盃」網賽,可能都有問題,台北市網球中心的醞釀到誕生,真是一波三折。
蘇嘉祥(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