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9900萬年 古雛鳥化石 藏在琥珀中

 |2017.06.09
92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為首的中美加研究團隊,昨在北京宣布發現世界上第一件琥珀中的古雛鳥標本,可明顯看出一隻較為完整的反鳥類雛鳥,並記錄了其生命最初幾周的骨學和羽毛特徵。研究論文已在國際知名地學刊物《岡瓦那研究》(Gondwana Research)發表。

「我們在二○一五年便發現數個完整的古鳥類琥珀,儘管骨骼的3D重建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結果令人非常震撼。」邢立達介紹說:「這個古鳥類琥珀體很大,約九公分長,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

邢立達指出,這次發現,為人們研究恐龍時代的古鳥類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九千九百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期的諾曼森階。邢立達介紹:「這隻小鳥體型嬌小,從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長度約六公分。」

琥珀中的古鳥標本保存極為完好,尤其是約二公分長的金黃色鳥足特別醒目,「上面的鱗片,絲狀羽栩栩如生」。標本擁有者,騰衝虎魄閣博物館館長陳光先生回憶道,獲取標本之後,研究團隊開始只是注意到了一對非常精美的鳥足,之後採用顯微CT等設備分析,發現琥珀內部還隱藏著頭骨、脊椎等重要信息。

他說,這隻雛鳥體型嬌小,推測牠當時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不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針葉樹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一直保存至今。

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種相對原始的鳥類,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相反,因此得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