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梓
男人不能示弱嗎?不能撒嬌嗎?
其實,適時放下硬撐起的肩膀,
懂得放軟,絕對於身心有益。
父親個性強勢固執,從年輕到中年過得十分辛苦。壯年後雖生活舒適些,但仍是凡事親力親為,強調沒有什麼不會的,從家裡的修繕到電腦,他都要懂要會使用,對於早已是中年人的我和弟弟仍當成小孩管教。
對父親而言,責任和能力是撐起他人生最大的框架,放下權威放下身段形同整個人垮下來,那可能比病痛還難受。
母親這十多年來全身痠痛麻,大小病不斷,還未有外籍看護時,除了做飯,大小事都是父親照料;即使有了看護,很多事父親仍攬著做,他不習慣被服侍,認為只有病重才需要被照顧。因此父親仍如強人般過日子,對家人對朋友都是如此。
去年母親大病一場,在鬼門關前走一圈,併發症一個個出現,遠遠超出父親的負荷,讓他慌了手腳不知所措;我和弟弟三人輪流照顧母親,我幾乎周周回花蓮數天,兩個月後母親逐漸好轉,但父親的脾氣卻愈來愈暴躁。
初始,我們以為是擔心母親的緣故,以為他因母親的病得了憂鬱症,性情丕變;我們慚愧自己將心力全放在母親身上,忘了父親比母親年紀大,也是一身病痛。
父親開始抱怨身體上的疼痛與不舒服,鎮日憂苦著臉,讓我和弟弟非常緊張,我們各有工作,若兩個老人一起病倒,一個看護加上我們三個恐怕也很吃力。然而帶父親到醫院看診,醫生只說是神經痛,開了藥仍未好轉。父親一生務農,過度使用勞力,病痛難免,但在一個月內急速惡化似乎事有蹊蹺。後來才了解,父親是在吃醋。
「我比恁媽媽佮嚴重,我是強忍耐嘸講出來。」為了引起我們的關心,父親每次見到我回家便如此說。「我毋知會活到下個月否,擱講到熱天時陣。」我見母親逐漸康復,提議暑假帶他們去最愛的日本玩,父親便這樣回我。
父親經常把「將死」掛嘴邊,把病痛當成見面的第一句話;然而,當我們轉來關心他,他卻感到不自在,這個不要,那個不行,關心或不重視都不對。
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索,我們終於知道該怎麼「應付」:每次我和弟弟回家,首先關心他的病痛是否好一點或更嚴重,吃藥了沒?怎麼不吃?然後再去關心母親。也許是這個方法奏效了,父親終於脾氣變好些,抱怨也比較少了,但仍將「我比恁媽媽佮嚴重」、「我擱活嘸外久」掛在嘴上。
父親藉病痛和活不久的方式來示弱,將身上那副巨大沉重的好強框架放下來,我們也鬆了一口氣。台灣老一輩的男人從不懂示弱,也不會撒嬌,一生裝堅強,苦了幾十年。
男人就一定要逞強嗎?男人不能示弱嗎?不能撒嬌嗎?其實,適時放下硬撐起的肩膀,懂得放軟,絕對於身心有益。男人也有軟弱的時候,不夠堅強、會撒嬌,才是識「時務」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