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凝視母親 凝視自己 文/施佩君 |2017.05.28 語音朗讀 49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文字作者史帝芬.塞凡以直指人心的詩句寫下這個故事,艾曼紐.伍達赫則以大膽且充滿視覺震撼、超現實的華麗畫面,表現出蘊藏在母親體內巨大的能量。每一個母親同時擁有女兒、女孩、女人的多重身分,以及隱晦的半人半獸的性格,她不是單一個性的鮮花。圖/字畝文化提供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文字作者史帝芬.塞凡以直指人心的詩句寫下這個故事,艾曼紐.伍達赫則以大膽且充滿視覺震撼、超現實的華麗畫面,表現出蘊藏在母親體內巨大的能量。每一個母親同時擁有女兒、女孩、女人的多重身分,以及隱晦的半人半獸的性格,她不是單一個性的鮮花。圖/字畝文化提供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圖/字畝文化提供 文/施佩君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文字作者史帝芬.塞凡以直指人心的詩句寫下這個故事,艾曼紐.伍達赫則以大膽且充滿視覺震撼、超現實的華麗畫面,表現出蘊藏在母親體內巨大的能量。每一個母親同時擁有女兒、女孩、女人的多重身分,以及隱晦的半人半獸的性格,她不是單一個性的鮮花。 我無法形容,閱讀《有時母親,有時自己》,帶給我的安慰、震撼與感動。從女孩到女人,從女兒到母親,角色身分在轉換,可是內在的那個自己並不總是可以如時間推進,那麼從容的、輕盈的,無縫銜接一個角色和另一個角色;事實上,有許多力量在拉扯著,矛盾的、複雜的、不安的、困惑的,而這些情緒感受都在讀這本圖畫書時得到釋放。 在大部分的繪本或童話故事中,母親的角色都被刻意單純化了。當母親是女人時,便與柔弱、無助畫上等號;當女人是母親時,又只剩下慈愛、犧牲、奉獻的形象。這個形象變成女性身為母親時的自我要求,因此當女性成為母親又想做自己時,不得不帶著罪惡感。人們愈是用「偉大」歌頌母親,代表有愈多的女性要站上犧牲的祭台;而我們心裡也就等著這麼一句:「妳可以有時母親,有時自己!」─法文繪本書名是MA MÈRE,意思是「我的母親」,而我更喜歡中譯書名,前者讓人感覺是一個個案的故事,後者則是直白的在書名上擴充母性的定義,相對於台灣社會對母親的印象,有衝擊效果。 迷失在家庭之外 文字作者史帝芬.塞凡以直指人心的詩句寫下這個故事,艾曼紐.伍達赫則以大膽且充滿視覺震撼、超現實的華麗畫面,表現出蘊藏在母親體內巨大的能量。雖然讀起來,是以女兒的眼光描繪母親的形象,卻也可以視為女性內在的對話與反思,事實上每一個母親也同時擁有女兒、女孩、女人的多重身分,以及隱晦的半人半獸的性格,她不是單一個性的鮮花,「她是一整座花園。園裡有野草、歐石楠、紫丁香或矢車菊。」自我概念的產生是角色間多重辯證的結果,就像繪本文字的詩意、圖像符號的繁複隱喻,永遠不可能只有一種意義或一種解釋。 伍達赫畫裡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物件都有豐富的想像空間。譬如貫串全書的那一盞油燈,它可以是母愛溫暖的象徵,可以是出走母親歸返的指引,也可以是消除女兒心中憂懼的照明。我的解讀是,油燈代表著女人的母性——不論是與生俱來,或後天學習,一種愛護子女的驅力。當繪本中的母親注視著女兒、懷抱著女兒時,油燈離她很近,熊熊燃燒著;當她心裡的母狼醒覺,急欲逃脫牢籠到森林裡跳舞時,油燈掛在荊棘上,燈焰小小的;而當她終於掙脫、展翅飛翔,油燈不見了。搭配的文字寫著:「我不怕黑暗,但我怕日光,因為她可能會認不出回來的路。」油燈在黑暗中才有指引的功效,與日光相較,小小的光芒便毫不起眼,這是小女孩內心對於母親可能會迷失在家庭之外的憂懼,畢竟當她獨自飛翔時,面容蒼白冷漠,卻又帶著一絲自在與滿足。 有種愛為了分離 不要害怕!我的母親跟我說。 你出生的時候, 我就已在我的心上刺下 鳥的鳴唱。 這一頁,油燈又出現,異常大的比例,與被單上狼嚎的圖案對映,意味女人一開始就選擇同時保留母性與個性。繪本的最後一頁,小女孩變成大女孩,仍然與母親有一致的樣貌。這裡繪者做了頭尾的呼應,與第一頁相同的是,母女相互凝視,不同的是,第一頁裡女兒拿著油燈,母親手上躺著一個娃娃,最後一頁是母親提著油燈,女兒手上拿著指南針;第一頁,母親背著行囊,女兒眼角有淚,最後一頁,女兒背著行囊,母親眼角有淚。 仔細看,行囊裡的東西也有世代差異。這個畫面有傳承的意味,也有放手的祝福。一旁的文字寫著:「朝向你的道路,我永遠都不會忘。」這句話多麼好啊。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安娜.昆德蘭在《不曾走過,怎會懂得》一書中,曾如是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儘管分離,彼此若知道「朝向你的道路,我永遠都不會忘。」那麼分離的是身,緊密的是心,空的巢不會有癡守的執著,而是各別成就自己的美好。於是親情不會變成勒索,母愛不會成為枷鎖。《有時母親,有時自己》也用這個畫面提醒我們,當一個母親可以自在的穿梭在母職與自我之間,女兒同時也得到了自由,不再複製隱忍自我的不幸,而能自信的離開。 這是一部令人驚嘆的作品,即便是單讀文字,或是單看圖畫,都讓人心靈激動。在此不做長篇大論的分析,僅作小小的邀請,在母親節過後,讓我們試著用更人性的目光凝視母親,凝視自己,一起來讀這本書吧。 前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 父母規範過於嚴格的後遺症 下一篇文章 漫遊城市荒原 凝視每個暗夜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社群帝國那些人》見證臉書權力擴張【深頁凝視】《老屋熟成》老屋是故事挖礦機【瀾光 筆記】《死亡可以是溫柔的》溫柔學習生命課題【圖文閱讀】《很大的手》 安靜領會父親的愛【書市隨筆】《詹冰全集》詹冰 跨語世代的傳奇作家【閱來悅愛】《你看見喜鵲了嗎?》看見幸福的模樣 作者其他文章【閱來悅愛】《你看見喜鵲了嗎?》看見幸福的模樣【閱來悅愛】《荒島求生,你需要準備什麼?》一本好書猶如人生的翅膀【閱來悅愛】《白兔夫人》、《超無聊的o星球》 讓人開懷大笑的吉勒.巴舍萊【閱來悅愛】《我和媽媽在月亮的肚子裡》 神祕靛藍色的母愛【閱來悅愛】《啾啾的媽媽》 沒有血緣仍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