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外,我與境、我與事、我與心,甚至我與人的不協調,都會產生身心的各種苦,由苦而衍生出種種的煩惱。例如:聽不順別人的一句話,看不慣別人的一個作風,就覺得很難忍受。其實面對各種不順己意的境界,要能容他、化他,而不要有怨。因為愈是怨恨,只有苦上加苦,所以忍難忍之苦,要有容無怨。
●現在社會大眾普遍有個共識,就是懂得美化的重要。不僅語言要美化,容貌要美化,環境要美化,我們的心更要美化。心靈的美化要靠慈悲,假如社會上每個人心中充滿慈悲,那麼殺、盜、淫、妄等事情,自然會減少,社會自然呈現出祥和、溫馨的風氣。
●人與人之間應該以和為貴,尤其國家和國家之間,和平更是可貴。從歷史的教訓中,可以看出多少殘酷的戰爭所造成的悲劇。如果大家都能提倡和平,就能化悲為喜,造福社會大眾。
●給人歡喜,就是給自己歡喜。有時候嘴上說兩句好話,是隨口的歡喜;幫別人做一點事,指點一條路,是隨手的歡喜;別人做好事,做功德,我沒有力量做,沒有關係,用微笑來隨喜。甚至口不會說,臉不會笑,但是看到你做好事,我打心底喜歡,都是隨喜的歡喜!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語錄》中冊,〈處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