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歷第二輪的總統大選後,代表中間溫和派的馬克宏贏極右派雷朋,消息一出,不但世界各國與歐盟暫時鬆了一口氣,也讓歐洲情勢在英國脫歐後所造成的震撼,得到喘息,歐洲未來更有機會透過改革,變得更加完善。
自二○一六年英國公投脫歐後,民粹主義在歐洲更為盛行,相關的「脫歐」聲浪與「民族主義」思惟更為橫行,除了為原本破敗的歐盟經濟形成打擊外,歐洲經濟情勢依舊低迷,法國也在這波經濟危機受害。
更甚者由於中東國家持續動盪,許多難民與激進分子紛紛湧入歐洲境內,造成各國沉重負擔,而難民所衍生的問題包括:恐怖攻擊事件,在最近一兩年內的確也為法國投下更多震撼與傷痛,除了打擊法國政府的威信外,法國人對於外來民族的湧入,特別是穆斯林族群的想像更為恐懼,甚至引發更為強烈的「反穆斯林」情緒。
一些法國人民與總統候選人藉機炒作該議題,吸引選民目光,透過民族主義的煽動來對既有的歐盟注入一股更強烈的「出走潮」,所幸三十九歲的馬克宏,自去年退出執政社會黨後自創「前進黨!」其後的聲勢不斷看漲,對於歐洲現況他提出法國唯有留在歐盟,繼續使用歐元才有機會保持競爭力與世界競爭,除了獲得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的讚賞外,也一致獲得歐盟高層力挺。
當歐洲經濟尚未回穩,當極右勢力在歐洲受到歡迎,不免造成歐洲情勢不穩,然而在最近幾次的民調中,原先支持英國脫歐的英國人感到後悔,而歐洲國家的幾次選舉諸如在荷蘭國會、保加利亞國會、芬蘭市長選舉等表現均不如預期,更標誌著「民粹」與「極右勢力」的受挫。
在這次法國總統大選,許多選民均認為「多元」才是普世價值,認定極右或極左的候選人,皆不是他們的選擇,代表中間溫和路線的候選人才是心中所嚮往的國家領導人,因此可以看出馬克宏的當選,代表的除了是法國的勝利,也是穩定歐洲的象徵。
宋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