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病友容易手指無力,生活中可多利用輔具協助。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及早治療,就能從坐輪椅到行動自由!」醫師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簡稱RA)好發於中年女性,二十年資深病友楊女士接受正確的治療後控制良好,如今她四處趴趴走行動自如,回想曾痛到不能動、要坐輪椅的日子,深感不可思議。
根據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資料顯示,RA病友在「食、衣、住、行、育、樂」六大生活面向中,有近八成表示在「行」動上感到困擾,並更進一步表示會有踝關節疼痛、腳底長雞眼、壓瘡等困擾,造成行走困難。
中華民國風溼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主任表示,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手、腳關節破壞變形以及全身性病變。歐美研究指出,高達九成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友都有足部問題,且有五成病友在確診後三年內就會出現,例如:拇趾外翻、爪狀趾等足部問題。
蔡文展說,隨著醫學進步,目前中重度RA病友除了有傳統口服藥物、生物製劑,也有小分子口服藥可選擇,只要積極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疾病。
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指出,罹病後日常生活會遇到諸多困難,此時RA病友之間的互相交流很重要。協會今年特別在母親節前夕,推出《RA好口福─口說幸福生活百科》手冊,募集超過百位資深病友響應,傳承自身經驗與生活起居祕訣,同時訴說與疾病共處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