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近來闡述新南向政策時,她一再說明,新南向政策並不是與中國大陸競爭,而是促進互惠互利發展。
我國市場一向倚靠外銷為主,外交雖遭打壓,但經濟面若能從互補互利出發,以台灣優勢條件,如能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建立互惠前提下,共同提升區域內的共榮共合。
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已明顯限縮我國發展空間,「新南向政策」與「一帶一路」是兩條不同的路,我們有的是強大民間企業及醫療、教育、技術創新、農業等軟實力,這些都不是金錢或政治力可取代或阻擋的。
新加坡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優勢,不是憑藉地理規模,而是領導人的遠見及企圖心,想想新加坡當初若自限於幅員,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與競爭力。
國家未來的競爭力著眼於產業發展契機,政府必須替企業搭舞台、創造價值,目前產業結構過度集中及未顧及產業需求。
反觀國外企業卻常投入非常多經費在產業創新及研發上,創新仍需要變革,倘若政府在制度面不積極配合,但又高舉產業創新旗幟,躁進的結果,卻忽略了本質,仔細想想不要因為競爭要到了面子,而失去了裡子,這才是得不償失啊!
林立生(桃園市/萬能科大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