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獨立書店 嘉義島呼冊店 豆香書香 與在地生活 文/郭士榛 |2017.05.07 語音朗讀 52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書店辦講座,民眾喜在此駐足。圖/島呼冊店提供 書店經常在這個會議桌辦活動。圖/島呼冊店提供 二層樓空間相當大,辦理各種展覽。圖/島呼冊店提供 「島呼冊店」原本是間老房子。圖/島呼冊店提供圖/島呼冊店提供原本在竹科IC設計公司工作的吳敏華 圖/島呼冊店提供想開書店的林詩涵 圖/島呼冊店提供圖/島呼冊店提供 嘉義市北興街是條不寬的街道,一到晚間七時左右,兩旁商店大多休息,街道顯得靜謐,只有一家「島呼冊店」透著燈光,在黑暗的街道上給人溫馨、安全的回家感。 這家「島呼冊店」由兩個女生共同經營,吳敏華掌管製作豆漿、豆腐;林詩涵負責經營書店。晚間到達「島呼冊店」時,林詩涵外出參加嘉義六間獨立書店業者成立的「書式生活」慶功宴,迎接採訪的是吳敏華。 「島呼」就是台語豆腐、「冊店」是台語書店的意思,除了賣書、提供閱讀空間,也提供黃豆為主的餐食。 原本在竹科IC設計公司工作的吳敏華表示,在園區工作一段時間,覺得生活無趣,剛好有機會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活動,接觸到環境跟農業的議題。「現在市面上的黃豆都是基改為主,開店是想要讓社會大眾知道吃進人體的食物和環境的關係,以及對身體的影響,也為了想吃自己覺得滿意的豆腐,所以就去學習製作,並分享給更多人。」正好林詩涵也有意留在嘉義開書店,於是豆腐和書籍,兩種原無交集的事物,卻在島呼冊店應運而生。 看書喝豆漿好愜意 「島呼冊店」的所在原本是間老房子,二層樓空間相當大,一樓是豆腐和書店,二樓有個展區,辦理各種展覽。由於前屋主經營咖啡店,一進到店裡,就看到吧台,吳敏華表示,依空間規畫,右半部就成為製作豆漿、豆腐的工作場域。左半部,有一區鋪設木地板,可席地而坐,客人喜歡停駐在此。當晚正好有位鄰居媽媽帶著女兒,媽媽翻閱書籍,女兒則隨意在地板上玩耍,相當愜意。 這位年輕的鄰居媽媽表示,「島呼冊店」除了書,還有輕食可供選擇,店主人使用台灣友善耕作小農的黃豆,希望更多人吃到台灣本土黃豆樸質實在的好滋味,尤其夏日炎炎午後,很適合來杯清涼微甜的豆漿。 環顧店內,架上的書籍新舊雜陳,涵蓋文學、藝術、環境、性別、社區營造等類別。想進一步了解書店的經營模式,吳敏華表示,雖然大家相談甚歡,但書店經營詳情還是要問林詩涵,當晚林詩涵趕不回來,電話中相約第二天,在嘉義在地阮劇團舉辦的「草草藝術節」的書市見面。 第二天天氣濕寒,個性活潑、開朗的林詩涵早做好保暖禦寒的裝備,她表示,自己從小就愛看書,店內的書九成是自己的藏書,也有朋友提供二手書,「期望書店內的書,可以滋養每個敏感而求知若渴的心靈。」林詩涵說,部分新書則是加入「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取得。 「經營書店相當辛苦,常入不敷出,必須靠賣豆漿、豆腐的收入支撐」,林詩涵說,書店的經營模式,她採取書籍可賣也可借,店內庫存大約三千本,不論新舊都標原價,只要付出書的原價當作押金就能借回去閱讀。 「書的價值是內容,而不是外觀新舊;消費者可以還書退款,是希望書能夠被更多人分享,即使不太有條件買書的人也能享受閱讀樂趣。」林詩涵表示,借閱的人看完後可以選擇把書留下或歸還,歸還時書店會返還押金,書籍再放回書架上,等待下一位有緣人來借或買。 林詩涵表示,每周一天書店會舉行讀書會推廣食農教育,安排共食活動,選擇友善耕種的台灣在地食材,用簡單安全的方式烹煮,讓參與者了解安心食材不難取得。 透過交流打開視野 三十歲出頭的林詩涵曾參選嘉義市長,位於嘉義後火車站,舊稱「北港車頭」的北興街一棟二層樓、六十年老屋,是林詩涵投入嘉義市長選舉的競選基地。選舉結束,工作團隊決定承租這棟老屋,以這裡為支點,做有益於社區的工作。 「島呼冊店」所在的社區昔日有糖業鐵道貫穿,一九七九年北興陸橋蓋起,「北港車頭」的繁華盡褪。吳敏華表示,這個社區沒有任何公共空間,書店成為孩子愛來的地方,「課輔可能是比較能夠跟社區接觸的切入點,因為這是社區現實上的需求,我們這邊也有空間可以提供。」 「要從社區做社造,雖然力量微小,卻是這個社區需要的。」課輔班的設立讓工作團隊有機會與社區人士接觸合作。社工出身的林詩涵說,嘉義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在此地開書店雖未滿兩年,但很希望經過時間的累積,培養民眾逛書店、買書閱讀的習慣,同時藉由書店舉辦的各種活動,以及中南部獨立書店交流,讓嘉義民眾獲知外地資訊,打開視野。 書店一二事 嘉南新地標 讚啦! 點進「島呼冊店」臉書,凡是到過書店的人都給予五顆星的評分,有人認為豆漿好喝、書店舒服,書種雖偏向店長口味,但是很有挖寶的樂趣。顧客也都肯定「島呼冊店」是很有在地風格的一家獨立書店,特別和社區結合的想法很有意思,胸懷多元世界,可說是嘉南新地標。 分享著臉友們的肯定,林詩涵、吳敏華也開心推介心目中值得推薦的書籍。 吳敏華由架上拿出一本《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文字工作者陳怡樺,於二○一六年前往大不列顛,在當地採訪二十九個合作社及機構,成功挑戰連鎖企業的事業體,甚至出現從「私有」走向「共有」。作者希望能透過這些合作社的故事,讓台灣的合作事業有更多的可能和想像。吳敏華表示,從書中發現,勞動合作社打破了許多過往認知和束縛,或許能成為年輕世代的另一條出路。 林詩涵在「草草藝術節」書市攤位上抽出一本《自己建國就上手》,作者是日本的一位行動藝術工作者,內容談他和街上遊民接觸過程,他發現街友遊民在沒有物質資源的環境中可以與自然資源共生,發展創造出自己概念的「國家」,可以用心好好生活,觀點視野和一般人截然不同。 六家獨立書店合作 分享書式生活 面對網路書店及3C數位科技衝擊,書店不斷關門,嘉義六間獨立書店及閱讀空間業者:嘉市洪雅書房、台灣圖書室、朗朗書店、勇氣書房、島呼冊店及民雄鄉仁偉書局一起擺攤辦書市,希望透過讀書會、演講及親子閱讀等活動,吸引民眾,書店存在成為城市美麗風景及文化地標,也讓民眾擁有書式(「舒適」諧音)生活。 「我們輪流在各家店所在地辦書店市集」,島呼冊店主人林詩涵表示,「書式生活——樹下市集嘉義冊店同樂會」,源自「勇氣書房」業者陳秀蘭提議,她見到公園的樹及綠蔭很吸引人,希望能在樹下閱讀、辦活動,讓書籍被民眾看見,便與朗朗書店、洪雅書房、台灣圖書室、島呼冊店及仁偉書局討論而成形。 「樹下吹風看書感覺很棒!」陳姓家長帶小朋友來市集看書買書,她說,帶孩子走出戶外,遠離手機、電腦,接觸書本,幫助孩子成長,希望書店市集持續辦下去。 林詩涵說,六家書店各有特色,像「朗朗書店」是希望從小自家庭扎根,將書店打造成大人、小孩都能享受知識樂趣的地方。 「勇氣書房」聚焦在建築、旅行,以及大人可看的繪本類書籍,尤其是嘉義少見的繪本,在勇氣書房或許能尋到寶;「仁偉書局」則由第二代羅怡芬接手,除販售台灣製文具,也擴充書籍種類,陪伴學子、工業區員工成長及生活。 老店「洪雅書房」除有各類人文社會科學書籍,每周三晚間講座已成營運特色;「台灣圖書室」原有醫師張宏榮捐贈的藏書,近來將著手地方文史調查。 前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 我爸爸沒工作了 下一篇文章 傳記閱讀 俠女鄭佩佩 回顧 70 人生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 作者其他文章梁永斐書法圖變驚人之作胡金倫 出版好書兼顧市場和理想《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台灣節中節串新連結夏曼.藍波安 揭示遼闊的海洋世界觀【文化瑰寶】黃永明結合生活推廣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