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斐書法圖變驚人之作 文/郭士榛 |2020.08.08 語音朗讀 48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梁永斐將傳統書法賦予新的詮釋,蛻變與突破,韻味與張力十足。圖/梁永斐提供 書畫家梁永斐的作品,清晰的線條,繽紛的色調,很有米羅、畢卡索的風格,非常吸睛,但這些並不是梁永斐拜師習藝學來的,而是他自小勤習書法,50歲覺悟後,打破書法各種字體、線條結構後力求「圖變」,8年來共創作1600餘幅作品,獨樹一幟的書畫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圖/梁永斐日月有情系列中的月光舞曲,帶來夜晚的清涼。圖/梁永斐提供 日月有情系列作品,象徵豐收的 快樂。圖/梁永斐提供以作品為元素的文創禮品。圖/梁永斐提供以畫作《柿子》設計的盤子。圖/梁永斐提供 文/郭士榛書畫家梁永斐的作品,清晰的線條,繽紛的色調,很有米羅、畢卡索的風格,非常吸睛,但這些並不是梁永斐拜師習藝學來的,而是他自小勤習書法,50歲覺悟後,打破書法各種字體、線條結構後力求「圖變」,8年來共創作1600餘幅作品,獨樹一幟的書畫風格,令人印象深刻。現任國父紀念館館長的梁永斐,一身唐裝造型多年不變,性格樂觀總笑臉迎人,擔任公職30餘年間,天天勤練書法,不但寫得一手好字,也是位出色的現代書藝家。其書藝作品,以傳統書法為基底,透過墨韻濃淡筆觸將字體拆解,展現張力與深度,並在其上增添繽紛色彩,既有米羅的趣味線條律動,也帶有吳冠中的水墨特色,搭配佛書經文或是自題詩詞,每次展出總令人驚豔。伯父啟蒙恩師影響深生長於屏東高樹鄉的梁永斐,書法啟蒙自伯父梁昭金的薰陶。「伯父書法寫得很好,是高樹鄉素人書法家。小時候,伯父寫春聯,我幫著拿石頭壓春聯,引發寫毛筆字的興趣。」此外,梁永斐父親渾然天成的音樂天分;求學時音樂老師的啟發;成長於農村的大自然環境,都是造就梁永斐藝術成就的主要養分。梁永斐畢業自台東師專體育科,按說和藝術、書畫有一段距離。但由於就讀東師體育科時,梁永斐擔任學校書法社社長,從而打下紮實的書法基礎。「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恩師陶金銘,鼓勵我從歐陽詢字帖入手,此後接觸隸書、篆書、金文,臨摹各方碑帖。」陶金銘還鼓勵梁永斐:「你書法寫得好,但更要有自己的風格。」種種耳提面命,都對梁永斐產生深遠影響。梁永斐說,體育給他最大的影響,就是可以挑戰自己的毅力和韌性,「體能訓練幫助我在運筆揮毫時,更懂得調節氣息,也更有恆心與耐力。」梁永斐以鍛鍊十項全能的經驗指出,運動時若沒掌握好節奏,運動員也會累死,特別像跑步、撐竿跳、跳高等運動,一定要掌握節奏感,用呼吸帶動身體挑戰極限。書法家蛻變為書畫家50歲那年,時任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副處長的梁永斐,醒悟書法生涯應該有新的「蛻變」,也覺得人生應該有所「割捨」,於是開始研究西方藝術史,並融合西方畫家如畢卡索、米羅、梵谷、高更、波洛克、康丁斯基、蒙德里安等人的技法,也從「留法三劍客」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的作品擷取靈感,開始從字的結構上有所突破,逐漸從書法家轉而走上書藝家之路。梁永斐融合東西技法後的作品,演變成書畫合一的「書畫印象派」,他爬梳五種創作流變,從傳統、形韻、蛻變、繽紛到無界,創作能量灌注於畫紙。「我從書有法,到書無法,到藝術無界,致力於書畫合一的『圖變』與『實驗』,它有層次性,更以東方書法為基礎,結合西方技法,創造出自己的特色,所以獨特性很強。」親身感應的佛法啟迪梁永斐認為,書畫藝術創作得以大躍進,應是來自佛法影響。梁永斐公職生涯曾遇挫折,約20年前開始接觸佛學。一次親身「感應」,竟看到文殊菩薩拉著他的手寫字,事後有3天不敢再提筆寫字,擔心自己走火入魔,甚至不敢在該幅作品落款。很多書法名家在看過那個作品後,都明確指出「這是趙孟頫的字嘛」。此事過後沒多久,梁永斐做了個夢,夢境中有人叫他起床,他睜開眼,看到一幅森林瀑布壯觀景象,氣韻山動,遠方還見到佛光,從大湖底下跳出10屏的巨作,裡面沒有一個完整的字,甲骨文、行書、草書、隸書……字字拆解。接著又有妙音響起,群鳥齊飛,大片蘭花灑下,他就看著字在水中流動,字體濃淡穿插在一起。將佛經經文寫入作品夢中還有人不斷提醒他:「永斐,切記,習書的能量來自於心,心的能量來自於大自然跟你的慈悲。」因為這樣的奇特經歷,加上鑽研西方藝術家的創作,梁永斐很快形塑出獨樹一幟的書畫風格。梁永斐說,「日月有情」系列大多取材自潛心研究的佛經,例如《大乘本生地觀經》、《八大人覺經》、《佛說四十二章經》、《大方廣佛華嚴經》……都有經文寫入作品,至於畫中象徵元寶的圓,則代表太陽正能量。除此之外,梁永斐也喜歡取材日常生活元素,像是鍋碗瓢盆,甚至衛生紙,都經常在宣紙用完來不及補貨時,被他拿來當成創作的媒材,梁永斐還喜歡將毛筆當成指揮棒,揮灑出的作品,充滿律動感。家鄉的大武山,在他筆下,無論是朝陽或落日,都帶有恬靜且詩意的美感。憶念父母的故鄉意象就連爸媽種植的水果,也被梁永斐拿來作為創作主題,一幅《豐收》,更是他紀念父親的代表作。畫中以日、月兩字構圖,成為「明」字,香蕉、芭樂、橘子、茄子、番茄皆入畫。 「小時候的意象,就是所有的農作物,組合在一起塗上顏色,爸爸媽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待果熟豐收變成『元寶』,父母展顏歡笑好喜悅。我用四屏把兒時意象完整表達,做為憶念父親的紀念。」「當官是一時的,藝術才是永恆」,梁永斐身處官場卻看世事透徹,多年來,他早已不參加非必要的應酬,每天都花一定時間寫字、創作,每年必在各縣市舉辦巡迴個展,也計畫到國外舉辦巡迴展。「唯有書畫作品得到國際評論家肯定,也受到收藏家喜愛,在蘇富比得到定位,藝術生命才能創造更多價值。」致力提升藝術價值每次梁永斐辦個展,或是國父紀念館辦活動,都會贈送貴賓們漂亮的文創商品──杯子、保溫杯、絲巾、杯墊等,都是取材梁永斐的書畫作品設計而成。梁文斐坦言,由於目前還是公職,這些文創商品,只能作為館方贈品,還沒有辦法在通路現身。如今58歲的梁永斐,始終保持年輕的心,也坦言不會為了名位而捨棄藝術創作,「但要思考藝術的創意,創造藝術經濟價值,未來計畫將作品帶到歐洲、美國展覽,讓藝術生命價值延伸到國外」。梁永斐也了解,藝術價值的操作,不能只靠一位藝術家完成,需要很多朋友一起努力。未來離開公部門,他希望作品可結合悠遊卡、日常用品,透過民間通路推到國際,因此如今他實驗各種文創商品,還花腦力思考如何打開通路。梁永斐非常清楚,書畫作品最有價值在於「真蹟」,唯有在國際展出受到國際評論家肯定,受到收藏家喜愛推到蘇富比定位,文創商品才有人大排長龍搶著買,書畫作品也才真正有價值。梁永斐自覺目前正處在「黃金歲月」,也自勉58歲至70歲體力還不錯時,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藝術生命參悟才有生命價值,如何利用時間很重要。」梁永斐生活單純,有時間便陪伴家人,親近寺廟山林,「書法創作需要能量,沒有體能無法專心創作,所以要吸收能量,接近大自然,和自己對話。」梁永斐放眼未來前,先重視自身保養。 前一篇文章 影/板橋勇警飛毛腿 跑百公尺逮18歲詐騙車手 下一篇文章 樂當義工12年 發願照顧政府照顧不到的人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劉菊梅 最富有的佈老志工洪滿枝 南洋姐妹溫暖的依靠 作者其他文章胡金倫 出版好書兼顧市場和理想《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台灣節中節串新連結夏曼.藍波安 揭示遼闊的海洋世界觀【文化瑰寶】黃永明結合生活推廣古琴【日籍作家】新井一二三 以中文書寫母女情仇【閱讀作家】徐宗懋 再現攝影史 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