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台灣節中節串新連結 文/郭士榛 |2019.06.16 語音朗讀 35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編織藝術家的作品《小豆島之戀》,王文志前往與村民共同採伐作品所需竹材創作。圖/人聲樂集提供 地景裝置藝術家林舜龍於小豆島展出的作品《跨越國境.波》。圖/人聲樂集提供 王文志使用五千根當地產竹子建構的巨大的圓頂竹屋,以小豆 島特色的橄欖為主題。圖/人聲樂集提供 藝術家林舜龍運用日本當地的竹子,集結當地村民與台灣志工的力量,一起參與《跨越國境‧波》。圖/人聲樂集提供 第九屆阿卡貝拉人聲藝術節,將首度與日本瀨戶內國際藝 術祭跨界「節中節」串新的連結。圖/人聲樂集提供 《南瓜》是草間彌生的作品,是「直島」最重要地標。圖/人聲樂集提供 文/郭士榛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每三年舉辦一次,是日本重要的藝術節。整個藝術祭串連了瀨戶內海12島嶼和2個港口,並邀請或徵選日本國內外藝術家創作裝置、美術作品或地景藝術;同時也有音樂、舞台表演與講座。 跨藝術的串新連結 今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除邀請台灣藝術家林舜龍、王文志參展,更首度打造跨藝術領域的「節中節」模式,將台灣、亞洲等地,及日本當地的阿卡貝拉歌手和團隊齊聚瀨戶內海,包括台灣原住民歌手桑布伊、謝宇威與歐開合唱團。 藉由人聲旋律,為台灣與日本以及島嶼與海洋的交流,一同打出台灣藝術品牌。台灣金曲歌王桑布伊,在藝術節期間與日本優秀阿卡貝拉音樂團隊與歌手同台演出,用歌聲相互交流,帶來一場「台日交流音樂會」。 地景裝置藝術家林舜龍多次以《跨越國境》系列參展。今年於小豆島展出作品《跨越國境.波》,這件作品是運用當地的竹子,集結當地村民與台灣志工,在三年前同一片海灘上編織出巨型仿深海生物,藉由一起疏伐竹林到參與竹工藝創作的過程,讓參與的群眾,跨越語言的障礙,而以身心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而編織藝術家王文志,更是持續三度皆獲邀此展。此次展出之作《小豆島之戀》,是繼《小豆島之家》、《小豆島之光》、《橄欖之夢》後,與當地居民共同創作的第4件作品。這件作品是從小豆島人人皆知的歌曲「橄欖之歌」所汲取靈感。王文志表示,《小豆島之戀》由三個空間組成,依序是玄關、心靈跟開放表演的空間,作品呈現傳統竹材編織的美感,希望來訪的觀眾都可以用「心」感受。 創造新的藝術體驗 國際人聲藝術節期間,阿卡貝拉歌手將在豐島、小豆島、本島、高見島等島嶼上,與瀨戶內海展出的藝術品串連,像是在台灣參與瀨戶內的藝術家林舜龍、王文志的裝置藝術與建築周圍演唱;由亞洲各地不同特色的人聲音樂,並與民眾互動,創造新的藝術體驗。 人聲樂集執行長陳午明表示,阿卡貝拉人聲藝術節8月9至12日,將在日本香川縣高松市及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展場舉行,以「給島嶼和世界歌」為主題, 用人聲音樂比擬海洋,連結島嶼、文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前一篇文章 羽球創意Q寶寶 下一篇文章 用果實玩創意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視覺DJ】流蘇與春櫻【自然之書】漂流木的沉思【植感時光】 清香處處 野百合有春天 作者其他文章梁永斐書法圖變驚人之作胡金倫 出版好書兼顧市場和理想夏曼.藍波安 揭示遼闊的海洋世界觀【文化瑰寶】黃永明結合生活推廣古琴【日籍作家】新井一二三 以中文書寫母女情仇【閱讀作家】徐宗懋 再現攝影史 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