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力量
圖/黎煥誠
文/呂慧齡
紅色警示燈熄滅了,厚重冰冷的銀色鉛門緩緩打開。英挺的放射師小傑目送受檢結束的患者,輕聲地說:「祝你早日康復,小心走喔!」
趁下一位患者還沒來之前,舉起雙手,伸展肢體,深深地嗅聞醫院裡慣有的消毒藥水味道,像是充電般的振奮精神,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
為了調整適當的拍攝角度,卯足勁地哄著疼痛落淚的患者:「忍耐一下喔!X光照得清楚,醫師才能做正確的診斷,幫你做最好的治療。」類似的戲碼不斷重演。不可否認的,長期的工作壓力,讓他有些疲憊難耐。
看似千篇一律熟稔的工作,會因不同的病患情境,有時輕鬆順利,有時窒礙難行,讓心情起伏不定。患者一句輕聲的感激道謝,讓他有著勝任的成就感;若是回應著相繼的哀鳴呻吟,像被幽深愁緒拖網著,無力感軟弱了信心。
當患者的配合度無法達到醫師的目標時,像被潑了冷水般,滿腔的熱情被無奈取代。
但是,只要想起過去受教的一些話,就會耐著性子,以同理心體恤患者病痛的情緒及醫師的責難,繼續做好兩者之間的橋梁。
教授曾說:「這個行業,每天面對的是病苦難熬的患者,為了達到主治醫師要求的拍攝角度,總是弄得自己與患者心力交瘁。唯有自己保持冷靜,做好情緒管理,隨時用深呼吸來沉澱自己的心情。試著用細膩柔和的肢體語言及慢條斯理的講解,來平撫患者的緊張焦慮。」
深植心中的片段記憶,也是時刻提醒自己,當內心平靜時,自然會有一股寬廣高深的力量,可以承受許多的考驗。
猶記得六、七歲時,跟隨表妹小住外婆家。他最喜歡到鄰近的大學水池丟小石子,看著濺起的水花驚動天鵝四處亂竄。表妹的外婆不斷的制止,教導愛護動物,並且欣賞池水平靜的清、淨、美。
隨著年紀增長,外婆的話,不流於空談的,讓他謹記實踐在日常生活裡。漸漸地體會到,當心中池水靜下來,像是波濤洶湧的煩躁怨怒,也能漸漸地緩和平息。
舅媽來電詢問複製調閱X光照片的流程。方才知道,前些天協助一位隻身受檢的老婦人,就是導正他身心發展的外婆。當時他筋疲力竭的,仍主動幫助這位銀髮駝背、舉步維艱的婦人,跑到長廊的盡頭,補足漏失的登記流程。
平常,耿直敦厚的他,就對工作的熱忱與執著始終如一,像家屬般的陪伴患者度過生命中不安的插曲。偶而受嘲弄著,不過萍水相逢罷了,何必累壞自己?
十多年不見,和表妹的外婆因時空的隔閡,隨著歲月逝流,身形容貌變異,彼此成了陌路過客。機緣巧合,讓他有了小小的回饋。
內心悸動回想著,肋骨受腫瘤壓迫斷裂的外婆,那天堅忍著病痛,盡力挺胸著配合拍攝的角度,不禁泫然淚下。
專程探訪病榻中的外婆,罹患肺癌的她,只能以氣音說話。小傑不捨的,要外婆聽他講就好。像一道道暖流,溫潤的回憶過去生活中點滴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