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呂慧齡
圖/呂慧齡
文/呂慧齡
「張燈結綵」一詞出自於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綵,慶賞佳節。」
古人「張燈結綵」的喜慶習俗,流傳至今,歷久彌新。無論是掛上傳統的大紅燈籠、繫上燦亮的金綢銀緞,或是旋繞閃爍繽紛夢幻的科技彩燈絲帶,都顯得喜氣洋洋,讓人看了神采飛揚!
在萬物蟄伏的寒冬中,居家社區入口處一片大自然的「張燈結綵──紋瓣懸鈴花」,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內心也暖烘烘地,飽受寒霜萎靡的精神瞬間振奮,讓人重拾信心與力量,生命中充滿了光明與希望。
紋瓣懸鈴花屬於常綠灌木,在庭園草木休養生息之際,猶如花魁,獨占鰲頭,特別醒目。有著紅色網狀條紋的橙色花瓣呈倒卵形,花朵造型如鐘、如鈴、如燈,褐黃色的花藥集生於柱端,凸出於鐘形,所以有風鈴花、燈籠花、宮燈花、吊燈花等等許多別稱。
色彩鮮豔、花形奇特的紋瓣懸鈴花枝條柔軟,在綠葉婆娑間迎風搖曳。油亮皮革質感的花瓣,在冬日暖陽照射下,熠熠發光,恍如燦爛閃耀的張燈結綵,為社區妝點歡樂氛圍,引人佇足欣賞讚譽,廣結好緣。
我們的人生,也可以善自珍惜運用所擁有的,以種種善美的因緣,來張燈結綵結好緣。例如禮佛的動作「合掌」,有如花苞,我們可將此生命之花祝福身邊的人;或是用般若火炬點亮心光,慈悲正向的給人一個微笑,一句好話,讓人用一顆美好的心,活出生機勃勃的光明歲月,在其生命的無盡燈中,發光發熱,張燈結綵結好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