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創業家憧憬在幾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並且打造火星永久殖民地。除了穆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之外,火星1號(Mars One)是另一家計畫這麼做的公司,但兩者營運模式截然不同。圖網路
愈來愈多創業家憧憬在幾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並且打造火星永久殖民地。除了穆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之外,火星1號(Mars One)是另一家計畫這麼做的公司,但兩者營運模式截然不同。圖網路
編譯劉雲
愈來愈多創業家憧憬在幾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並且打造火星永久殖民地。除了穆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之外,火星1號(Mars One)是另一家計畫這麼做的公司,但兩者營運模式截然不同。
火星1號執行長蘭斯多普(Bas Lansdorp)接受CNBC(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訪問表示:「火星就是人類移民的下個新大陸。」
火星1號下分兩個部門,一個是非營利的「火星1號基金會」,另一是在法蘭克福證交所掛牌的「火星1號投資公司」。火星1號不會建造自己的火箭或設備,而是委託例如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等其他公司,代為發展所需技術。蘭斯多普表示,公司已經與SpaceX就採購火箭進行討論。
蘭斯多普強調:「投資火星1號,就是投資內容,投資波音或空中巴士,則是投資技術。過去30年來,我們看到內容愈來愈值錢。具強大影響力的內容,例如奧運、一級方程式賽車與票房強片,價值與日俱增。那就是火星1號想做的。內容才是時下最具價值的商品。」
蘭斯多普的話沒錯,Netflix已經宣布將斥資60億美元投入製作內容,高於前一年。
蘭斯多普在另次受訪中表示,火星1號未來製作的內容,將會如迪士尼大片「冰雪奇緣」般成功。他的構想是製作與火星1號有關的節目,首先是拍攝4名太空人選拔活動的節目,選出的太空人將在2032年登上火星,這也是史上首次火星載人任務。他形容這是「空前有趣的節目」,但承認首批節目主要會用來打知名度,而不是為了賺錢。
不過,火星1號自2011年成立以來,就常遭到外界抨擊。曾參加太空人選拔的洛許(Joseph Roche)便出面指控,實際參加人數遠不及公司宣稱的20萬人。他在2015年曾爆料選拔過程不公,指控公司依照捐款金額選出前10名候選者。
對此,蘭斯多普表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任何人都可以查證。在我們的社群平台上可以看到,有些第1輪就被淘汰的人捐了很多錢給火星1號;也可以看到,晉入第3輪候選者中,有60位沒有捐任何一毛錢,他們只有繳報名費。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是依據才能挑選候選者,而不是按照獻金多寡。」
同一年發生的另一件重大挫敗是,火星1號無法與實境節目「老大哥」(Big Brother)幕後製作公司Endemol達成協議,原先計畫是為太空人選拔與培訓過程拍攝電視節目。
此外,麻省理工學院(MIT)在2014年發表研究報告,質疑火星1號任務可行性,暗示第1批登陸者可能會在幾個月內便送命,報告也懷疑預算60億美元太少,登陸技術有待大幅改進。
蘭斯多普表示,任務可以在預算內達成,因為沒有成本高昂的返航行程。火星1號目前已從股市籌措到600萬歐元。他也承認,考慮到火星大氣層條件,登陸技術確實還須改進,但可以採用SpaceX目前測試中的技術。不過,對於研發適合火星使用的太空衣,蘭斯多普表示的確存在很大挑戰。
他對CNBC說到:「這可以比作地球上的冒險,就像是歐洲移民持單程船票前往美國,或更貼切的是,西非人類在4萬年前散居至地球各大洲。」
外界的批評並未阻擋蘭斯多普的決心,他相信當人類看到在火星生存是如此艱難時,將能刺激大家更加愛護地球。
他最後指出:「它對世界造成的改變,程度將遠超越我們想像所及。它能讓全世界人類更緊密團結,鼓舞大家追求更高教育、創辦公司,激勵兒童成為太空人。」
火星1號計畫
範圍
透過單程任務每2年送4人上火星永久移民
成本
第1位船員
60億美元
之後為每2年
40億美元
時間表
第1趟任務
2020年到達火星
第1位船員
2027年登陸火星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麻省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