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林煥彰說:「社會不能沒有詩,詩像水一樣,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圖/丹青
文與圖/丹青
詩人林煥彰說:「社會不能沒有詩,詩像水一樣,是人類不可缺少的!」
但在文學風氣不振之下,除了詩刊讀物,去哪裡看到許多詩的作品展覽,或聽到詩的朗誦活動呢?
別擔心,濟南路二段的「齊東詩社」,現在是所謂「詩的復興基地」,經年有詩的展覽和詩的新書發表活動。筆者一月初拜訪「齊東詩社」時,正是參加以台灣童詩作家作品為主的《台灣兒童文學叢書第7~10冊》的新書發表會,並同時舉辦有以日據時代及光復後至今,各年代的台南詩人生平、作品展覽活動。
詩社的外面圍牆欄杆上,掛滿寫著現代著名詩人名句的木牌,猶如碑林般的讓路過的民眾觀賞、朗讀。
這裡真是詩的天堂。但位於濟南路二段二十五、二十七號兩棟日式房舍的「齊東詩舍」,實際上是鄰近齊東街日式宿舍群整修計畫的一部分,在二○○九年先修繕完成,並打造成為一個亮麗的文學地景,目前就是由文化部委託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管理,並策畫各種詩的展覽和活動。
除了「齊東詩舍」,一些齊東街和濟南路附近的老宿舍,也逐步計畫整修,或許以後,會有更多的藝文場所出現。
其實,這附近統稱「齊東老街」,表示其歷史悠久。在清朝,這裡舊稱「三板橋庄」,是連接艋舺和錫口(松山)、雞籠(基隆)間的要道,也是輸送米糧、煤碳等民生用品進入台北城的街路。日據時期,此區發展為總督府及軍方的高等職務宿舍區,稱為幸町職務官舍群。這些日式宿舍,到政府遷台後,繼續為中央政府官員所使用,「齊東詩社」之一的濟南路二段二十七號,就曾是前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將軍的官邸,他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二年都住在這裡。
人會老去,宿舍也會老舊、毀損,但從清朝的商業要道,到日據、光復、軍政官員出入的宿舍群之後,這裡現在竟成為藝文聚落風貌的特定專用區,許多後續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行動正相繼要開展。
詩的復興基地──「齊東詩社」確實做了開路先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