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客
提起秦檜,大家無不切齒痛恨。這個南宋著名的佞臣,極力主張對金採取投降政策,並為此陷害忠良,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所以到今天,秦檜的塑像仍然跪在岳飛墓前,受萬民的唾棄。
據統計,岳飛墓前設置秦檜等四人塑像,始於明代正德八年(一五一三),而且不到五百年的時間裡,塑像八次被民眾擊打而損毀,而九次重新鑄造,足見大家對秦檜的痛恨程度。
就是這樣的一個反面典型,秦檜的形象可以說在青史上遺臭萬年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抹殺了秦檜後人作為抗金典范的史實。
一二一七年二月,金兵大舉南犯。宋寧宗急忙召集君臣商議對策。這時,老將趙放走了出來,不過他並不是要勇挑重擔,而是舉薦一人:「啟奏皇上,秦矩文武兼備,且報國心切,完全有能力擔當抗金大任,懇請皇上任用秦矩。」趙話的話音剛落,大臣一下子就炸了鍋:「秦矩是何人!那可是大奸臣秦檜的後人。讓一個萬世唾罵的逆賊的後人來抗金,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趙話據理力爭:「秦矩是秦檜的曾孫不假,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怎麼能因為其祖上的行為,來判斷他的忠奸呢?」
見大家爭執不下,宋寧宗採取了折衷的辦法,任用秦矩,但是沒有給他高官,只是任命他為蘄州通判,兼領守備事務,以此來觀察秦矩的表現。
秦矩到了蘄州,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一方面整肅軍隊,加緊練兵,另一方面全力修建防禦工事,准備與金兵決一死戰,以洗刷秦家的奇恥大辱。
防禦工事剛剛完成,金兵就殺到了。聽說守城的將領是秦檜後人,金兵統帥大喜,趕緊派使節勸降秦矩;為表明心志,秦矩怒斬來使,這更加堅定了全城抗金到底的決心。
儘管秦矩拚死殺敵,怎奈金兵以十萬大軍攻城,小小的蘄州城無法抗得住敵人潮水般的進攻,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最終,秦矩在身負重任的情況下,帶著兒子秦浚及全家七口人,衝入熊熊烈火,為國捐軀。
秦矩的事跡可歌可泣,贏得了後人對他的景仰。我們在痛恨秦檜這個賣國賊的同時,千萬不能忽視了以死抗金的秦矩,我們不能讓這樣一位義士,因為祖上的惡名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